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期待“小而美”公募基金成为逆袭新版本

时间: 2017-07-31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这两年市场变化太大,不乏资管行业大佬奔私后败走麦城,也有部分佼佼者站稳脚跟,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目标前进。真心希望专业人士主导的基金公司能走出逆袭的4.0、5.0版本。 在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的资管环境中,小型公募资管机构还有没有逆袭的机会? 相信相当多中年创业的基金大佬们内心给出的答案是确定、一定以及肯定的。要不然,他们不会放弃在大型机构数百万乃至上千万年薪,准备重新过上筚路蓝缕的创业生活。 在十年前,一些小型机构逆袭的机会往往来自某一只明星产品带来的粉丝效应,若公司成立后产品业绩一炮打响,在市场中异军突起,基金公司发行复制产品,基金经理“一拖多”,公司规模得以快速增长。如果这是逆袭的1.0版本,概括起来就是“打造爆款”。 而在2009年之后,有些中小基金公司在主题投资方面异军突起,通过抓住市场某些行业及个股的机会,发行相关基金,做大规模,由于市场的结构性机会,这些公司的业绩往往短时间表现突出,在基民心中做出品牌。这可以称为逆袭2.0版本,主要是抓住主题机会。 2013年以后,随着基金子公司业务的发展,小公司逆袭的方式更加多样:有银行系小基金公司凭借股东优势,通过子公司类信托业务短时间做大规模的;也有靠与互联网巨头合作,把原先不起眼的货币基金做大做强,一举成为业界一哥的;还有专心做定增,开成“定增专卖店”的。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机构委外业务的发展壮大,一些小基金客户群已经自动收缩为其他资管机构,它们的产品也跟百姓理财没什么关联,不过,它们中有些盈利状况还相当不错。如果把这种逆袭模式称为3.0版本,概括起来大概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再拘泥于主动管理领域。 一大拨往日的基金大佬若如愿获得公募牌照,他们会怎么逆袭?让我们发挥一下想象力。名单中有些是从业超过十年的固收大佬,有掌管社保等机构资金的丰富经验,或许接下来,他们将努力争取机构固定收益基金的合作,毕竟保险等机构委托投资仍然是趋势。而另外一些基金公司,明显是有意在金融领域拓展的上市公司布局的棋子,比如苏宁云商与专业人士的合作,感觉是在苏宁金融原有版图上获取牌照的重要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一些人原先是大型基金的市场、渠道负责人,他们不少原来就来自银行,或者与银行有很深的渊源,或许他们新成立的公司,仍将依托原来的银行销售人脉,将全新的产品推上渠道。但据记者了解,近几年银行的个人金融对基金的筛选要求越来越高,靠人脉发行产品的难度越来越大了,想依靠这样的模式实现逆袭,难度越来越大了。 或许你要说,我们的想象力实在太贫乏,或许专业人士发起的基金公司会带来更多的新意。确实,这两年市场变化太大,不乏资管行业大佬奔私后败走麦城,重新回到机构,但也有部分佼佼者站稳脚跟,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目标前进,真心希望专业人士主导的基金公司能走出逆袭的4.0、5.0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