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管清友:严监管至少持续五年 价值回归是无奈的回归

时间: 2017-07-31  文章来源: 中财网
  管清友:严监管至少持续五年 价值回归是无奈的回归
  2017年7月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重点强调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引导经济发展脱虚向实。而随着金融监管的趋严,价值投资已经成为金融市场的新风向。
  7月29日,民生证券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在“2017全国资产管理年会”上表示,未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趋势所在。“金融行业的发展是毛,实体经济是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回归本源,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管清友表示,宏观指标上看,无论是债务指标、杠杆指标, 还是M2与GDP的比重、信贷与GDP的比重、衍生产品的规模,确实存在金融与实体脱节的情况。金融发展得太快实体经济没跟上,实体经济的改革力度还不够大、落地的速度还不够实,投资的回报率居低不下。
  “走的过快容易把灵魂也丢掉了,等一等实体经济的脚步。”管清友如是说。
  管清友认为,回归本源的核心在于服务,服务应该是一个结果,也是一个过程。“在最近五年无论是同业业务还是委外业务,无论我们承认不承认有空档的情况,金融行业与实体经济的脱钩、脱节确实是存在的,而且这里有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如果说在2008年以前我们基本是经历了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比较匹配过程的话,那么在2008年以后不光是中国,全世界主要经济体都经历了一个经济全球化开始放慢、金融全球化继续加速的过程。也就是说,出现了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的不匹配,这实际上也是一种金融和实体的脱节。”
  金融发展过快会抑制实体经济的发展,管清友称,至少在未来五年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第一原则。
  未来监管趋严、分业经营是常态
  严格监管是常态、分业经营是常态。管清友指出,现实中强监管已经开始了,“一行三会”、财政、发改委几个部门同时发力,严格监管、收缩政策表现在房地产、整个需求领域已经开始了。至少在未来五年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严格监管、强化监管,是宏观审慎加职能监管、加机构监管的结合体。这种监管实际上是对过去混业经营、混业发展的校正。
  “这种监管从未来的发展趋势上看,只有节奏上、手法上的松动,不会有基调上的变化。也可以这样说,这种常态是回归到银行干银行的事情、信托干信托的事情、证券公司就干证券公司的事情。”管清友表示。
  价值回归是无奈的回归
  今年以来,二级市场走出了明显的“一九行情”,蓝筹、白马股领涨市场,中小市值股票持续下跌。管清友表示,股票市场的分化,总体来讲确实是价值回归,但这种回归价值是一种无奈的回归。
  “谁不想炒高成长的股票?谁不想让泡沫大一点?谁不想赚快钱、赚短钱呢?对不起,这个环境已经过去了。”管清友称,过去几年股票市场赚钱的方式无非几种:宽松、改革、增长、增量资金。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所谓的“白马行情”实际上是一种无奈的价值回归,因为目前宽松、改革和增量资金还都看不到,只有增长的逻辑最笼统,企业盈利的改善、行业集中度的提高确确实实的发生了。不过,管清友认为,在今年经济整体下行压力不大的时候,更加应该谨慎。
  中国市场对比全球市场来说,管清友认为全球股市的吸引力要优于债市,而从中国的情况来看债市吸引力要优于股市。“如果是用E与P的指标来看的,我们看到A股的盈利收益率和国债收益率相比较,处于牛市的时候恰恰是两的价差扩大的时候,目前我们看到的情况是这两者的差距在收窄。也就是说,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股票市场相对于债券市场的吸引力是弱化的。体现为盈利的收益率和债券收益率的差额在收窄,这和全球的情况恰恰相反。所以股票市场也好、债券市场也好,确实是一个回归价值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