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大家伙接踵而至 转债“堰塞湖”欲泄洪

时间: 2017-07-12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报
7月13日,在国泰君安可转债发行申购结束的当天,中国石油可交换债将正式启动发行。一周之内,两只大体量可转/换股类债券(统称“转债”)接踵而至,或预示着转债新一轮供给大幕拉开。据统计,截至7月11日,已披露尚未实施的转债发行预案达122份,计划发行总额2840亿元。在两只大盘转债身后,还有一大波转债在排队候场。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待发转债俨然已形成“堰塞湖”,两只大盘转债率先发行,或许就是开始“泄洪”的标志。随着发行节奏的加快,今年可转/换股类债券发行规模将有望进一步上升,尤其是可转债发行规模可能明显放量。而可转债发行方式调整或为积压的供给顺畅释放创造条件。 “大家伙”接踵而至 11日,中国石油可交换债刊发发行公告,正式启动发行进程,这将是自2013年以来境内市场发行规模最大的一只交换债。 据公告披露,本次中石油集团将发行的“17中油EB”预备用于交换的股票标的为上市公司中国石油A股股票,期限5年,计划发行100亿元,票面利率簿记建档区间为1%-2%。 “17中油EB”将采用网上和网下申购的方式发行,网上、网下预设的发行数量分别为30亿元和70亿元,采取单向回拨,不进行网下向网上回拨。根据安排,7月12日为簿记建档日,机构投资者参与网下询价并缴纳申购定金,7月13日为发行首日和网上申购日,7月17日发行结束。 7月13日恰好是国泰君安可转债发行申购结束和网上申购资金解冻的日子。国泰转债于7月7日向原A股股东优先配售,并接受投资者网上和网下申购,这是下半年以来发行的首只可转债,也是今年发行的规模仅次于光大转债的又一只大盘转债,发行规模达70亿元。 国君转债刚完成发行,中油EB就接力登场,两只大盘可转债/可交换债接踵而至,配合相当“默契”。数据显示,在两只大盘转债身后,还有一大波转债在排队候场,转债一级市场俨然已形成“堰塞湖”,两只大盘转债率先发行,或许就是开始“泄洪”的标志。 “堰塞湖”亟待泄洪 2月份以来,企业对发行转债表现出极大热情,转债发行预案几乎每周都在增加。就在国君转债发行期间,7月8日、11日,长青集团、中化岩土、湖北广电等上市公司又相继披露了公开发行可转债的预案,拟分别发行8亿元、6.8亿元和17.3359亿元的可转债。 据数据,目前已公布、待实施的可转债/可交换债发行预案已达到122项,计划募资规模2840亿元。这当中,有75家上市公司拟公开发行可转债,发行规模合计2174亿元;其余为可交换债发行预案,多采用私募发行方式。截至7月11日,宁波银行等6家企业的转债发行预案已经证监会批准,只待发行批文下发即可实施。 “2·17”之后,转债发行重启已是势在必然,而后光大转债火速完成发行,更释放转债供给放量的明确信号。今年2月17日,证监会修订了再融资规则,其中对上市公司定增融资的实施增加了主要3个限制条件:设定18个月的时间间隔、限定再融资发行股份数量不得超过总股本的20%、明确定价基准日为非公开发行期的首日。与此同时,证监会明确表态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发行优先股、可转债融资。于是不少上市公司转道选择可转债融资。 数据显示,自3月17日光大转债重启转债发行进程以来,截至7月11日,今年已发行可转债6只,总额396.51亿元,超过了2016年全年的212.52亿元,达到2014年以来的高位水平。可交换债保持高频发行节奏,2017年以来已发行29只,总额269.26亿元。 根据发行预案,目前尚待实施的可转债/可交换债中还有不少“大家伙”,单只发行规模在100亿元及以上的就有5只,其中宁波银行拟发行100亿元可转债的预案已经证监会批准,民生银行拟发500亿元可转债、中信银行拟发400亿元可转债的预案已经股东大会通过。数据还显示,目前等待发行的单只规模在10亿元(含)至100亿元(不含)的可转债/可交换债共有67只。 不难预料,在再融资新规作用下,潜在转债供给还将继续增加,特别是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出于补充资本的需要,对发行转债的兴趣也在上升,这类企业发行的转债单只规模都不小,将进一步增加转债供给。据统计,目前已公布转债预案中有12份来自银行和券商等金融企业,计划发行总额1254亿元。随着发行节奏的加快,今年可转/换股类债券发行规模将有望进一步上升,尤其是可转债发行规模可能明显放量。 发行调整或助一臂之力 转债发行方式的调整完善,无疑将为转债供给平稳释放提供“一臂之力”。目前排队候场的转债尤其是中大盘转债还有不少,从以往来看,这类转债发行申购往往会对货币和债券市场造成较大影响。回想3月中下旬,光大转债发行申购,对货币市场造成的震动,甚至不亚于一季度末监管考核。然而,随着转债发行方式调整,转债发行冻结资金造成的市场波动或下降,未来转债供给释放的阻力自然也有望减小。 以国君转债为例,此次国君转债对网下申购的定金要求仅为申购金额的5%,较光大转债10%的比例进一步下降。综合多家机构测算,国君转债网下申购名义冻结资金可能在1.2万亿元至1.8万亿元之间,均值在1.5万亿元左右,定金比例下调后,实际冻结资金约850亿元,若按光大转债10%的要求,则为1700亿元左右。 再看17石油EB,对网下申购的定金要求已进一步下调为申购金额的2%,虽然发行规模比国君转债更大,但券商预测石油EB实际冻结资金在500亿元至1000亿元区间,均值在750亿元左右,冻结资金规模可能反而不及国君转债。 事实上,今年以来转债网下申购的定金要求已明显下降,此前定金比例多为20%。最近发行的一期公募可交换债“17山高EB”的定金比例即为20%。这应该是相关方面考虑到转债发行可能对流动性造成影响做出的调整。不仅如此,监管部门已计划进一步完善转债发行方式,解决可转债发行过程中产生的较大规模资金冻结问题。 今年5月,证监会宣布,为解决可转债和可交换债发行过程中产生的较大规模资金冻结问题,拟进一步完善可转债、可交换债发行方式,将现行的资金申购改为信用申购。6月19日,上交所发布《可转债发行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据《实施细则》,可转债网上发行将改为信用申购,并调整网下发行保证金缴纳方式,规定网下申购保证金缴纳金额、违约时申购保证金的处理方式由主承销商在发行方案中明确并进行披露,承销商可向网下单一申购账户收取不超过50万元的申购保证金。 根据《实施细则》,未来机构投资者参与转债网下申购,所需缴纳的保证金将比之前大幅下降,有助于降低转债发行对货币和债券市场的影响。业内人士认为,这一调整也为目前积压的转债供给顺畅释放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