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本土评级机构需提高“生存能力”

时间: 2017-07-06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报
7月3日,在“债券通”上线试运行当天,人民银行发布2017年第7号公告,对境内外信用评级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信用评级业务提出规范性要求,中国评级行业开放迎来实质性进展。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国际评级机构进入,我国评级行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本土评级机构应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 评级市场“狼”来了? 作为中美百日计划初步成果,中美两国早在2017年5月就达成十项协议,其中涉及金融业的内容包括中方将在7月16日前允许在华外资全资金融服务公司提供信用评级服务,并开始申请征信许可程序。 当前外资评级机构对我国部分发行人已有评级。据联合资信统计,截至今年6月14日,我国债券市场有3860家主要信用债发行人具有国内评级机构主体评级,而具有穆迪、惠誉主体评级的中国企业分别为139家和208家,两大国际评级机构不重复的企业主体共计281家。这些既有评级对象,将为外资评级机构入华初期开拓市场提供便利。 联合资信研究部总经理助理刘艳向记者表示,近些年快速发展的中国债券市场,对外资评级机构具有很大吸引力,而基于在人才、技术及资金等方面的优势,未来外资同行们在中国的发展潜力巨大。 穆迪、标普和惠誉这三大国际评级机构此前均对中国将开放评级市场的决定表示欢迎。 竞争格局添变数 对于本土评级机构而言,外资机构的介入将给市场竞争格局带来变数。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成熟债券市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在此背景下,业内人士认为,开放信用评级行业既有积极意义,也难免对本土行业造成一定冲击。 中债资信政策研究部总经理杨勤宇表示,从积极的方面来看,通过适当引入境内外评级机构进入市场,有助于强化优胜劣汰,进一步推动债券市场发展。另外,评级行业的有序开放有利于推动境内外评级标准体系趋于一致,提高评级结果的可比性和参考性。长期而言,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必然伴随着评级行业的逐渐接轨,倒逼国内评级机构抓紧步伐提升自身评级技术和综合竞争力。他也坦承,随着国际评级机构进入,本土评级行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市场份额可能受到冲击。 “目前中资评级机构与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在市场公信力和影响力方面仍有差距,面对业务经验丰富、技术人才实力雄厚的国际评级机构,中资评级机构将面临严峻的竞争态势,业务必然会受到一定冲击。”刘艳认为,国内评级机构的优势在于,更熟悉中国金融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更熟悉发行人和投资人需求,同时对国内市场环境、行业及企业信用的认识和把握更加深刻,我国评级机构应进一步发挥自身经验优势,借鉴外资评级机构的先进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国际和国内投资者。 关键还需自身硬 上述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国内评级机构应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 杨勤宇表示,本土机构应加强自身建设,以技术体系、人才资源等方面的积累树立核心竞争力,接轨国际标准,开拓全球市场。 刘艳指出,基于信用评级在现代金融体系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国际三大评级机构所处的垄断地位,我国应避免因为对外开放而丧失评级话语权和金融定价权。对国内评级机构来说,一是要加强人才储备,留住核心团队。二是要提高评级水平和研究能力。三是要提升投资者服务水平。四是要把握住债券市场开放的机会,通过“走出去”来提高国际话语权。国内评级机构可根据其它国家对我国评级机构的开放程度及变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分阶段采取在海外设立公司、入股以及并购的方式,积极拓展自身在海外的业务和市场,如香港市场、“一带一路”市场等。五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