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三大国际评级机构来了! 国内债券将接受“苛刻”评级考验

时间: 2017-07-04  文章来源: 券商中国
国际评级机构终于打开了中国境内债券市场的“大门”。 7月3日,央行就信用评级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信用评级业务发表公告,要求境外评级机构开展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业务,应当向中国人民银行提交监管承诺函,并指定其在境内的分支机构配合监管。这意味着,以穆迪、标普、惠誉为首的国际评级机构可以不再以合资公司的身份,而是以独立的身份进入中国债券评级市场。 境外评级机构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最为直接的影响,莫过于要抢夺境内评级机构的市场份额。值得注意的是,这不仅是评级收入的竞争,更是关于债券定价权的竞争。 目前,国内评级机构对大多数企业的评级仍然处于AA到AAA的高评级等级,而国外评级机构对中国企业的评级等级要低得多,平均低6-7个档。很多中国企业在境内获得的信用评级都是AA+,但一到海外发债,国际评级机构给的评级就变成BB以下的非投资级。 虽然国际评级机构的进入会对本土评级市场造成一定冲击,但是作为中国债市对外开放的一部分,这是必经之路。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外资的进入或将发挥“鲶鱼效应”,推动境内债券评级市场健康发展。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7月3日召开的“债券通”投资者论坛上表示,央行将进一步推动完善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政策环境。其中一项就是推动信用评级市场的对外开放,目前境外投资者很关注这一问题,央行正在积极就境外评级机构在境内债券市场执业的具体方式进行研究,以便进一步满足境外投资人和发行人的要求。 外资vs本土 谁有优势? 中国债券评级市场放开境外评级机构准入讨论已久,也是计划之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特朗普会晤后一个月,中美双方就农产品贸易、金融服务、能源等达成共识,明确百日内完成的事项,这也就是外界所称的“百日计划”。“百日计划”的其中一项,就是中国将在2017年7月16日前允许在中国的外资全资金融服务公司提供信用评级服务。 境外评级机构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最为直接的影响,莫过于要抢夺境内评级机构的市场份额,甚至抢占话语权。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董事长闫衍曾表示,外资进入中国市场,不仅是评级收入的竞争,更是关于债券定价权的竞争。 穆迪、标普、惠誉号称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主导了全球债市评级市场的绝对份额。据大公国际国际部高级总监张一介绍,国际三大评级机构持续投入巨资对全球区域性资本市场进行战略布局,几乎完全压制了所有新兴市场的本土评级机构,即便是欧盟也未能幸免,这也是国际三大机构全球话语权的基础之一。即便有些区域性境内资本市场发展起来,该区域的当地评级机构也只能做境内评级,无论是境内企业“走出去”的国际评级业务,还是国外企业“走进来”的国际评级业务,全部都是美国这三大国际评级机构来做。 “可以看看欧盟、日本、巴西、印度、马来西亚和韩国的本土评级机构,不是完全没有业务,就是被死死地压在境内资本市场做本地业务。”张一称。 不过,闫衍认为,虽然开放的早期,债券市场可能会更加看重外资的优势,但经过8年、10年后,还是会证明中国本土的机构是有自身优势的。 现阶段,外资评级机构参与中国评级市场主要通过与中资机构合作。如目前穆迪仍持有中诚信国际30%的股份,惠誉持有联合资信49%的股份,而标准普尔则与上海新世纪评级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 国内机构要“修炼内功” 虽然国际评级机构的进入会对本土评级市场造成一定冲击,但是作为中国债市对外开放的一部分,这是必经之路。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往好的方面看,外资的进入或将发挥“鲶鱼效应”,推动境内债券评级市场健康发展。 长期以来,境内评级市场存在着因恶性竞争带来的评级虚高、打价格战、多头监管等行业乱象。央行5月的一份工作报告指出,国内评级机构对大多数企业的评级仍然处于AA到AAA的高评级等级,而国外评级机构对中国企业的评级等级要低得多,平均低6-7个档。很多中国企业在境内获得的信用评级都是AA+,但一到海外发债,国际评级机构给的评级则是BB以下的非投资级。 “银行间市场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发债的基本评级要达到AA,且中国债市的主要投资者—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基金公司等又对债券投资有比较高的评级门槛要求。AA评级以下的债券很难发行。”闫衍称。 但不少评级行业人士也表示,中国债券评级市场所谓的评级虚高也有其一定合理性,反映了本土市场的评级逻辑。“在给地方国企等发行人进行评级时,政府的信用支持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这也和一直存在的政府隐性担保有关,所以评级相应高些;相比之下,国际评级机构对中国本土企业的情况并不是完全了解,也就较少关注其背后的政府支持因素,而是更多关注企业的基本面。”一境内评级机构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 不过,本土评级行业的改革不能单靠外来者的“倒逼”,更要靠自身修炼内功。目前中国评级机构并未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有业内人士认为,评级之争影响全球金融主导权,前不久穆迪下调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随后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担忧,包括中国股市和人民币汇率在内的亚洲股汇市纷纷动荡。仔细分析穆迪的相关论断,其降低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理由并不充分。但作为知名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社科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黄星清撰文称,相对于美国在世界评级体系中的优势地位,我国的信用评级体系明显弱势,信用评级话语权和主导权严重缺失,赢得国际评级体系主导权,对维护我国金融安全、外汇资产安全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因此,要应夯实对信用评级行业监管的法制基础。针对我国对信用评级行业监管的立法缺陷,应制定一部统领各类资信评级机构的基础法,明确监管主体,加强统一监管,彻底改变我国资信评级监管机构分散、政出多门的现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