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融资格局生变 投行高管谨慎乐观看“风险”
时间: 2017-05-15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在4月27日由证券时报主办的“2017投行创造价值高峰论坛”上,长城证券副总裁李翔、申万宏源证券总经理助理薛军、浙商证券副总裁周跃,以及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投行委员会委员叶新江,就“在防风险、控杠杆的背景下,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风险和机遇”主题,展开圆桌讨论。
债务融资格局变化
2017年,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发生重大变化。
在薛军看来,今年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最大的亮点和变化,是上市公司以及跟上市公司有股权关联关系的公司债券的发行。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债’不同。”叶新江表示,今年市场上两个变化,一个是债券的缩影率提高,二是债券价格提高,比例会下降。因此,对于证券行业而言,要关注两个方向:一是关注信用风险的违约,个别地方已经出现了,要加强管理;二是脱虚向实,怎样通过债券支持实体经济。
周跃判断,对整个大的证券市场,公司债发行规模肯定是大规模压缩。速度太快了,快到做“中介”的人都感到害怕,收紧是必然。另一方面,企业债的发行规模今年会有所上升。银行间市场也会稳中有进。
李翔表示,大多数人对债券市场持悲观的论调,他则是相对乐观,因为债券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领域。
兑付风险尚可控
一方面是中国整体债务率、上市公司债务率持续走高,一方面是前两年上市公司发行的交易所公司债将在今明两年进入集中兑付期,社会各界对兑付风险、违约风险存在担忧。
李翔称,城投债的风险不大,因为它有政府的信誉。上市公司再融资现在有一些政策,风险基本可控,也是券商可以深耕的领域。
薛军认为,整体风险不大。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发生违约案例64起,今年增长率不会很大,或者说不会有大幅增长。首先,一些所谓的传统风险点行业,由于受到政策或者“一带一路”、投资等的拉动,对行业复苏有正向的影响。其次,消费需求升级换代,业绩改善。再次,并不是说企业业绩恶化就还不了债。此外,2017年,债券到期的家数并不很多。
在周跃看来,压力很大,风险可控。未来一年到期的债券规模约是公司债2600亿、企业债2700亿、中票8500亿、各种短融8500亿,总共有3.2万亿的净债务是未来一年要到期的。这是历史上都没有的。
叶新江表示,他个人认为不会发生风险。任何市场都不可能有零违约,肯定有一些小的违约事件,发生小的违约事件不用惊慌。要选择发行主体,尽可能提高要求,同时做好尽职调查。同时,对未来企业的发展要紧密跟踪,加强联系。再者,提倡创新,债券领域有一些创新工具,信用风险跟市场风险一样可以拿来交易,可能会对冲一些风险。
落后产能行业公司债收紧
目前,监管部门对房地产、落后产能行业发行的公司债持续收紧。
周跃表示,要多琢磨境外债,或者是在房地产企业找出一些特殊的子公司或者特殊的优良资产,做资产证券化或者创新产品来解决融资困境。对于落后产业,根据国家政策关停并转,或者转股、剥离等方面,不完全是唯经济论,还是要顺应大势。
“肯定会做结构调整。”李翔称,比如资产证券化、PPP证券等。
叶新江认为,目前,过剩产能或者传统行业的过剩产能,是债券违约风险的高发地。这么多年做金融,向来是跟着政策走,或者跟着钱走。未来,就投行而言,需要做政策明朗和明确的事儿,现在来说,则是把过剩产能和传统行业的过剩产能等列入发债清单。
绿色债、美元债走红
近两年,绿色债、美元债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债券品种,资产证券化也是国家重点支持的融资方式。
薛军认为,绿色债是今年证监会推的方向。不过,很多绿色企业偏小、偏早期,能否担当大任,有待投行人的共同努力。现在美元加息启动,再加上风险,美元债境内融资优势降低。资产证券化,是券商争夺最激烈的一个品种。
李翔表示,绿色债可以作为券商选择的方向,但作为主打产品的话,风险会比较大,因为这个市场的规模和门槛要求比较多。
周跃认为,对投行来说,今年存销收入下降是定局,但可适当减少下降的比例。绿色债、美元债等几个债券品种,他个人不看好,对资金使用要求比较高,小的企业发债比较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