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债质押回购门槛提高 融资成本增加
时间: 2017-04-11 文章来源: 上海金融报
金融领域的去杠杆、防风险在交易所债市进一步推进。近日,作为交易所质押回购中央对手方的中国结算发布修订后的《质押式回购资格准入标准及标准券折扣系数取值业务指引》,并正式实施。修订内容包括:以4月7日为界,交易所信用债券的回购入库标准由债项和主体评级均为AA 级(含)以上,提高至债项评级为AAA级、主体评级为AA级(含)以上等。应鼓励多机构评级
某评级机构人士对记者表示,交易所信用债质押式回购政策每一次调整,对评级机构都有影响。简单以评级级别为标准的制度安排下,大量企业还是希望拿到更高评级,进入质押回购库,扩大投资者,降低发行利率,“如果不能入库,购买这些信用债的投资者需要一定流动性补偿,对发行人而言,发行成本会提升。”
平安证券固定收益事业部执行总经理石磊也告诉记者,新规对债项评级为AAA以下信用债利差有扩张影响,之前的AA+债券,投资者普遍用于在交易所进行质押回购融资。新规出台后,AA+信用债融资成本会增加。
与信用债质押式回购政策收紧不同,近年来,部分信用评级有放松迹象。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现在部分评级为AA+的信用债,和五年前评级为AA的差不多,评级越来越“毛”。
上述某评级机构人士表示,信用债质押回购政策多次收紧,主要原因是“评级泡沫”变大,原来制定的标准无法防范信用风险,尤其高评级的债券不断发生违约。然而,国内信用评级行业起步较晚,生存和发展主要依赖债券市场,这几年债市快速发展,提高了评级行业收入,但在发行人付费模式下,部分机构为追求短期收益,采取放松评级标准等手段扩大收入来源或市场份额。新规出台后,不排除有发行人会寻求AAA评级,通过各种方式比选,发行人最终会选择能达到自身预期的评级机构。而不愿给出发行方预期评级的评级机构,可能面临市场萎缩等压力,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还是可能存在的。
“建议信用债评级首先应该鼓励多机构评级”,该人士指出,目前国内评级是“独木桥”式,一家机构给予AAA评级即可满足制度要求。但这对债市不利,无法有效揭示风险,所以要鼓励多机构参与评级。为鼓励发行人选择多评级,可考虑对采取多评级的信用债在质押回购时给予更多优惠,“建议在制度中规定,须有一家由市场投资人选出的优秀评级机构进行评级。这样倒逼评级机构注重声誉,能更勤勉尽责。”信用债将受明显影响值得一提的是,新规对信用债也会产生明显影响。联储证券固定收益业务负责人陈蒙举对记者表示,由于新规采取新老划断方式,新发行的“小公募”公司债丧失入库质押的资格,发行利率会抬升,“老券”则可能由于能继续入库质押,而出现流动性溢价。
华金证券固收部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新政实施后,债项在AAA级以下的发行量和机构配置需求都会相应下降,因为质押能力丧失,而固收平台协议式回购体量较小,发行同等级的信用债交易所市场需要额外的收益补偿,因此发行人会更倾向于选择银行间市场,投资人也会倾向于银行间的可质押债券。
此外,陈蒙举指出,证券公司为发行人设计“小公募”产品的一个很重要目的,是为了给投资者提供融资性便利,增加产品的吸引力,以降低融资成本。新规出台后,“小公募”产品的定位略显尴尬,和非公开产品只存在审核程序上的区别。丧失成本优势可能导致许多发行人选择发行企业债或中期票据,小公募的发行数量会出现较大幅度减少。
中金公司预计,本次政策改革后,有一半左右的新发公司债丧失质押入库资格。由于低评级发行人一般规模较小,若按发行人数量计算,占比会更高一些。
从投资角度看,陈蒙举介绍,交易所质押式回购融资操作方便,深受广大证券公司资管产品青睐,也是当前交易所杠杆融资的主力。新规出台后,丧失入库能力的新券只能通过交易所“协议回购”融资,加上当前交易所“协议回购”市场押券要求已明显提高,对以往过多依赖交易所质押式回购融资的资管产品会带来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