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估值已在合理区间 大比例配置时点尚未到来
时间: 2017-02-13 文章来源: 中国基金报
“2017年及之后几年的股债投资,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是一个大难题,海内外市场对宏观变量的预期也变得越来越失真。在这样的环境里,主动屏蔽不确定因素和短期扰动因素,更加关注资产本身的可持续的估值水平,主动寻找确定性较强的投资机会,显得更为重要。”新华基金固收与平衡投资部总监姚秋表示。
不确定增大背景下
更关注资产估值
从宏观环境来看,各类不确定性相互交织,全球政治、经济各领域充满博弈,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似乎正在从一个旧的平衡走向新的平衡,姚秋表示,在此过程中,超出市场预期的黑天鹅事件可能会多于过去几年,在不确定性难以准确评估之时,资产价格所处的位置显得尤为重要。
“多从确定性出发、少从预判出发去找投资机会,在分析研究工作中,少预测未来股市的涨与跌和收益率水平的上与下,而是对变化的可能性与空间做出情景分析,情景分析本身出现大的偏差的可能性要远小于简单的涨跌判断。”姚秋说。
在2015年6月市场热情最为高涨时,上证指数和创业板指数的市盈率分别超过了20倍和100倍,时至2017年1月,二者分别回到了15倍和40倍附近。10年期国债和10年期国开债的收益率水平已经从年内最低的2.7%、3%附近回升到了3.4%、4%附近。姚秋认为,目前已经接近历史收益率的均值。在经济增速已经明显下台阶后,股票、债券的估值水平应已处于合理区间。
姚秋认为,随着IPO的常态化和注册制的渐行渐近,股票供需格局趋于理性,主流资金不再追逐稀缺筹码,而会围绕盈利能力和对未来盈利能力的预测进行理性投资,资本市场在逐渐走向成熟。股票投资需要着眼于公司未来数年的业绩和中长期发展前景,而不是单从政策导向等外生变量出发。
“红海”还会变“蓝海”
“概念与主题炒作难以再现2015年的情景,而对旧经济的重新追捧也难以如2016年般疯狂。因此,立足于宏观经济与微观主体的基本面,选择质地优良、估值合理的标的进行配置,应该是较为稳妥的股票投资思路。”姚秋表示。
他认为,对于缺乏深度专业知识的二级市场投资者而言,识别接近未知的“蓝海”领域并不容易,可以关注技术进步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效率的提高使一些消费品在人们消费中的占比下降,而无法受益效率提高的企业和资产,例如名酒、核心地段的物业或土地使用权等,在社会财富中的占比在相对提升。因此,与其踮脚瞭望若隐若现的“蓝海”,不如在“红海”中仔细端详,哪些领域正在慢慢变紫、再慢慢变蓝。
此外,姚秋称,债券方面,宏观环境的影响多空交织,短期内,工业增速、基建投资与通胀等指标略偏利空,叠加金融降杠杆政策,对于长久期利率债,应关注收益率的上行幅度是否超出基本面容忍的范围,目前大比例配置的时点仍未到来。但是,随着中短期收益率的抬升,中短债的票息保护能力在增强,这给防御型资金提供了较好的配置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