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三重风险释放 可转债新年开门红

时间: 2017-01-04  文章来源: 上海证券报
  2016年末遭遇三重打击的可转债,在2017年迎来开门红。当然,可转债尚未达到“估值见底”的程度,关注正股驱动成为目前较为可行的策略。
  三重风险释放
  “进可攻退可守”的可转债具有良好的天然配置特性,不过2016年却是惨淡的一年,由于过高预期,该品种劣势被逐一展现出来。特别是2016年年末遭遇了三年来首度“三重风险”集中释放的打压。
  2016年四季度以来,流动性冲击重现,可转债面临了正股下跌、债市去杠杆、债基赎回等三重风险释放,最终年跌幅超10%。“2016年由于转债估值很高,透支了股市的牛市预期,配置转债整体上几乎没有胜算的可能,是个典型的输家市场。”中金公司分析师张继强表示。
  恰恰由于去年摧枯拉朽的做空动能,让可转债在新年首个交易日仍有所表现。
  数据显示,新年首个交易日,中证转债指数上涨0.28%,报收284点,本轮反弹以来累计涨幅达2.7%。统计显示,可转债各券整体以上涨为主,仅有4只券尾盘翻绿。
  “其实,可转债早在去年末就呈现企稳迹象。这与国债期货有着很强的相关性。”海通证券分析师张崎表示。他认为,由于债市“去杠杆”告一段落,流动性较佳的可转债抛售压力减轻,因此,在去年末已呈现一定的企稳迹象。“由于看好正股表现,目前不少机构选择了顺势增配可转债。”张崎补充道。
  中证转债指数已经连续上涨数日,不过,等待中的可转债破“百”始终没有出现。
  高估值改善 仍存隐忧
  “目前可转债仍存隐忧。”张崎表示。
  从低风险投资角度看,可转债的正股替代效应并不强。此前的2013年,可转债也曾经出现过流动性引发的三重风险打压市场的现象。不过,目前可转债并不能与当时相提并论。
  数据显示,目前可转债转股溢价率整体仍在20%以上。换言之,只有正股涨幅弥补这个溢价率,理论上可转债才会有更多机会。
  2013年时市场中仍存在4个大型转债,如石化、中行、平安和民生转债,规模皆在100亿之上,极大程度上压缩了估值。
  “彼时中行转债的到期收益率达3%,可以与十年期国债媲美,长期看有绝对回报的能力。因此,对于正股有着完全的替代效应。而目前到期收益率最高的国盛EB不到2%。”张继强认为,当下的可转债过高估值虽有所化解,但是尚未达到“跌出价值”的地步,距离2013年估值水平尚有差距,仍需关注正股走势。
  数据显示,当前可转债市场规模并不大,缺少百亿规模的可转债。目前已通过证监会审核的宁波银行可转债仍在等待发行时机。发行规模最大的400亿元中信银行转债仅为董事会预案;规模在300亿元的光大转债刚刚通过股东大会,两者皆需证监会审核。因此,大规模可转债上市仍需待时日。
  不过,中金公司较为关注国企改革中的可转债机会,认为可转债未来仍会有一定的扰动,但经过近期调整,可以适度提升仓位并关注结构性行情。
  张崎也表示,可转债仍需进一步消化估值。未来随着货币政策转向稳健中性,流动性风险仍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