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业内人士称债市去杠杆仍可控

时间: 2016-12-16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报
在多重利空作用下,15日债券市场出现由恐慌性抛售引发的大跌。作为对冲工具,国债期货5年和10年期品种主力合约一度跌停。金融机构交易员表示,市场悲观情绪有待平复,债市去杠杆整体仍可控,但需要提防风险向其他市场扩散。 调整超预期 14日晚间,市场出现两家券商债券业务巨亏或违约、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旗下货币市场基金“爆仓”的传闻。尽管涉事机构予以澄清,但市场情绪仍受到影响,同时叠加美联储加息的利空消息,15日债券市场抛盘如雨。国债期货盘中首次出现跌停,5年和10年期品种主力合约早盘跌幅分别触及1.20%和2.00%的跌停板水平,收盘时跌幅仍高达1.16%和1.81%。 业内人士表示,15日国债期货大跌的原因包括现货市场恐慌性集中抛售、套保盘压力和投机盘压力。 有私募机构此前虽已做空,但未料到市场的调整幅度会如此之大,未能将空单保留至今,15日仍未躲过债市大跌。上海某私募固定收益的投资经理李晶(化名)表示,一个月前就看空债市,建了不少国债期货的空单,在此后债市的下行中“笑逐颜开”。不过,基于对债市估值阶段性调整基本到位的判断,李晶14日将国债期货的空单平仓,结果15日挨了债市大跌的一记“闷棍”,其持有的现券头寸暴露在风险之中。 市场信心受挫 上海某券商资管固定收益负责人分析,隔夜美联储宣布加息对市场的短期负面影响相当有限。债市大跌更多是因为在近期本已风声鹤唳的市场背景下,相关丑闻传言打击信心,同时资金面悲观情绪加剧,引发恐慌性集中抛售和踩踏效应。 该负责人表示,市场传出有券商债券业务巨亏或违约、有货币市场基金“爆仓”的消息后,尽管涉事机构予以澄清,但对于市场信心的伤害仍很大。市场大跌中,如果出现“耍赖式”违约以及私刻公章事件,将直接破坏市场诚信和规则。目前债券二级市场交易大量采用“中介点成交”方式,许多交易仅通过在线聊天工具或口头协议即达成,这完全是行业默认的交易规则。交易者根本没有时间或必要去审查交易对手资金是否充足、交易文件上盖的是不是私刻的公章。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基金、私募等金融机构获悉,此前“资产荒”带来资金堆积效应,银行、保险等机构委外资金大规模涌入债券市场,不仅推高债市整体交易杠杆,也加剧了一些机构投资者的激进投资心态。近期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持续紧绷,多家大型机构因临近年末而大规模赎回委外资产,被委托机构出现集中大量抛售现券的情况。 有交易员表示,市场悲观情绪有待平复。由于部分公募基金、私募机构、券商均面临较大赎回压力,需要提防债市风险向其他市场扩散。 去杠杆仍可控 对于最近几个月管理部门针对债市的去杠杆,业内人士表示,此次债市的去杠杆与去年年中A股的去杠杆不具有可比性,整体仍然可控。 李晶表示,过高的杠杆和畸形的债券估值是此次债市大幅度调整的根本原因,近期持续的“钱紧”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估值而言,在经历了如此剧烈的调整之后,许多债券品种已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逻辑上不应再出现大跌。 来自公募债券基金的观点也认为,债市经过近期的剧烈调整之后,下一步继续急跌的可能性不大。海富通债券基金经理何谦表示,资金面对债市的冲击大概率已告一段落。虽然目前债市的弱势调整可能延续到明年一季度,但市场有望逐步企稳回暖,迎来转机。 另有业内人士指出,15日债市的大跌从释放市场悲观情绪、警示机构资金头寸调配的角度来看,具有一定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