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地方融资行为城投债 "刚兑信仰"或被打破
时间: 2016-11-29 文章来源: 金融时报
近期,有债券市场人士对于政府债务中企业债券的估值感到担忧,而这种担忧部分源自于此前关于地方政府性债务相关政策的出台。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的通知》,同时,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印发《关于印发〈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分类处置指南〉的通知》。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从政策面看,城投债整体面临分化和估值调整压力。不过,大多数存量政府债务的置换价会贴近估值或二级市场价格,因此影响有限;而担保债务和救助债务本身没有相对于非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溢价,预计不会受到影响。
明确政府性债务处置原则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总计16万亿元,如果以债务率(债务余额/综合财力)衡量地方政府债务水平,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率为89.2%,低于国际通行的警戒标准。
虽然整体风险可控,不过,对于存在风险隐患的地方债,监管层套上了新的“紧箍咒”。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以下简称《预案》),对可能会出现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作出总体部署和系统安排,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本次《预案》意在重申地方政府责任范围,明确各类政府性债务处置原则。《预案》强调,其所称地方政府性债务是指清理甄别认定的2014年末存量政府债务和存量或有债务。《预案》明确认定存量担保债务和存量救助债务不属于政府债务;地方政府对其举借的债务负有偿还责任,中央实行不救助原则。事实上,这有助于打破部分城投债的政府隐性信用担保,推动地方债务问题解决,完善信用风险定价。
而对于未被认定为政府债务的部分及2015年以后任何新增债务,业内人士表示,则由城投企业自行承担,依法实现债权人和债务人合理分担风险。“总而言之,置换仅有3年的窗口期,窗口期过后,地方政府债务的唯一存在形式仅为地方政府债券,未被置换或未被认定的债务,地方政府仅以其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其偿付保障或将大幅下降。”中债资信地方政府及城投行业研究团队表示。
城投债面临估值调整压力
然而,在《预案》与《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分类处置指南》出台后,债券市场对于政府债务中企业债券(企业债和中短期票据等)的估值感到担忧。对此,天风证券研究所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孙彬彬认为,总体而言,本次政策出台对债券市场的影响是一定有上限的,同时不同的券种大概率出现分化。
“总的来说,城投债整体面临分化和估值调整压力。”孙彬彬称,不考虑其他因素,对于城投债估值而言可能最多调整30BP至50BP。此外,因为最近债券市场是多事之秋,除了政策面外,其他的冲击因素较多。
而从城投债可能的分化看,孙彬彬进一步表示,2014年以前发行、2017年之前到期的城投债“金边”属性较强,估值调整压力不大;2014年以前发行、2018年以后到期的城投债无论是否被置换,均面临一定的估值调整压力;2015年之后发行城投债无法享受地方政府信用的直接溢价,估值调整的压力比较大。
孙彬彬建议,结合发行时间和到期时间,可以对城投债的信用有一个大概的把握;对于可能失去“金边”属性的城投债,可以优先考虑其募投项目,纯公益性募投的城投债,仍将面临一定的保护。
“刚兑信仰”将进一步动摇
值得注意的是,11月4日,财政部网站刊发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答记者问,有关负责人表示,自2015年底,经国务院批准印发的《财政部关于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的实施意见》明确,将在3年左右的过渡期内,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政府债务中非政府债券形式的债务。自这项工作启动以来,至2016年9月底,全国地方累计完成发行置换债券7.2万亿元。
“城投债‘刚兑信仰’进一步打破。”国泰君安证券债券研究团队徐寒飞等表示,2017年地方债置换完成后不确定性上升,投资者进行信用甄别时候需加注意,但整体上也不必过度纠结,区域行政级别、地方财力、发行人的城投性质等因素更为关键。
徐寒飞表示,2015年以来,在资产荒环境和配置需求驱动下,城投债利率向国开债大幅靠拢,5年期AA城投与国开利差创下历史最低仅40BP,但随着政策和监管对地方债务和融资约束强化,城投债投资的安全性在边际弱化,分化显著加大。
事实上,2015年以后发行的中长期城投债、平台债尤其是私募平台债券,面临的风险溢价将有所上升,尤其是在政策和监管部门三令五申政府债务必须通过发行地方债举借、存量债务置换越来越宽松的情况下,城投公司的融资和利率定价将更加市场化、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