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S只是对冲工具 非魔鬼亦非天使
时间: 2016-09-26 文章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蓬勃发展,规模与日俱增,与之相对的是,各类风险事件初露端倪,潜在风险更是不断积累。彼时,在防范风险之余,金融市场对于分散风险的对冲工具需求亦显得十分迫切。9月23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了《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规则》,以及信用风险缓释合约等四份产品指引。此举旨在丰富金融市场参与者风险管理手段,完善市场信用风险分散、分担机制,乃债券市场期待已久的中国版信用违约互换(CDS)。
CDS的推出对于当下债券市场十分重要。一方面,随着中国债市打破刚性兑付正在加速推进,市场非常需要风险分散工具,推出之后,信用债的估值将更多地反映其风险水平;另一方面,在信用违约事件或将不断增加的时代,CDS在中国的确可以起到风险定价、对冲交易风险和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的作用。
不过,CDS既非魔鬼亦非天使,只是对冲工具,并不能真正消灭风险,只是使风险分散、转移,以及更加具象化。或者说,债券市场推出CDS对冲工具以分散风险,对于金融市场健康发展而言,是一项有益的尝试。
实际上,债券市场之外,曾经在去年爆发过风险的A股市场,以及当下过热的房地产市场,同样需要完善对冲机制以分散风险。
以A股为例,最重要的对冲工具股指期货,因监管层认为其做空功能在去年6月以来的A股大跌中干系不小而被严格限制,令交易额骤降九成。不过在“股灾”过去整整一年之后,尚不能证明与股指期货做空有多大关系,而业内对于放开股指期货限制措施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实际上,欲将A股打造成市场化的成熟市场,健全的对冲机制必不可少。虽然各国监管层对对冲机制都颇为谨慎,但理论和实证研究都表明,无论市场涨跌,合理的对冲机制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作用不小。
不过,关于股指期货成为机构和大户的专利,将散户拒之门外的质疑,则有必要改进。也就是说,A股对冲机制大门应更大程度地开放,可适当调低股指期货、ETF期权个人投资50万元的准入门槛,以美股市场为例,最低融资融券交易开户资金仅2000美元。当然,因为A股投资者整体证券知识水平偏低导致不少非理性行为,故相关业务开户时的知识测试和经验等要求应保留,确保是对冲机制利用的“合格投资者”。
继去年A股疯狂之后,今年以来大城市房地产市场接棒成为民众关注焦点,资金大量涌入后,房地产俨然金融资本化;且房价过高备受争议,高房价对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也逐渐显现。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事物兴盛到极点,往往会随之衰落。房价不会一直上涨,金融资本化的房地产行业亦不免出现泡沫破灭的一天,虽然这一天难以预测,但届时对于银行等的冲击,不容小觑。
因此,有必要启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MBS)。一方面,MBS可分散和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防止房地产市场出现较大风险时对金融市场冲击过大;另一方面,MBS的启动,有利于评估房贷的风险,对于抑制房地产市场泡沫亦有裨益。
当然,对冲机制的推出与完善,对当前国内金融体制和法律制度的健全度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CDS的真正落地需要较为完善的金融监管、交易结算和信息披露制度,因为CDS同时也可用来套利和投机,如果缺乏完善的金融监管体制,将会增加风险敞口。
换言之,中国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无疑需要健全的对冲机制,金融体制和法律制度也亟待完善。只有相关制度与机制的完善,中国金融市场方能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