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金砖银行看好人民币绿色债券

时间: 2016-09-12  文章来源: 国际商报
  这次二十国集团(G20)峰会被打上的中国印记中,绿色金融是值得特别关注的一个领域,因为这是其首次被纳入G20峰会议程并被写入年度公报,而中国也将成为世界上首个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国家。
  事实上,早在7月18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就对华正式发行了规模为30亿元人民币、期限5年的绿色债券。而在未来6个月内,其还将在华再度发行100亿元人民币的绿色债券。
  看重中国市场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在华发行绿色债券意义重大,这既是多边开发银行首次获准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人民币绿色金融债券,也是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在资本市场的首次亮相。未来,这些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绿色金融债券将主要用于金砖国家、其他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项目。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副行长、首席财务官莱斯利·马斯多普在评论为何选择中国作为资本市场上亮相的首发地时说,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三大债券市场,拥有能够吸引广大投资者的流动性和深度。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所助理研究员徐刚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绿色债券主要是支持绿色产业发行的债券。绿色金融是今年中国G20的重要主张之一,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这使其备受境外机构关注。
  对于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在华发行绿色债券,徐刚坦言,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总部在上海,选择在中国发债,一是有地利之便,二是从中国方面来看,既有政策支持,并且中国的绿色金融市场发展迅速,易于融资。
  对于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而言,除了债券市场规模更大外,其还在中国获得了“AAA”的信用评级,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进行融资。
  事实上,2015年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同时发布了绿色金融债的公告和《绿色债券项目支持目录(2015版)》,启动了中国绿色债券市场。中国发改委和两个证券交易所此后相继发布了关于绿色企业债和绿色公司债的指引。
  据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介绍,今年前7个月,中国发行的绿色债券已经接近1200亿元人民币,占全球同时期发行的绿色债券的40%以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的市场。
  发展迎来战略机遇期
  这次G20峰会强调了扩大绿色金融的重要性。就在G20峰会召开前夕,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更是有望使绿色金融市场更加规范。
  数据显示,中国每年需要在绿色领域投资约6000亿美元,用于环境修复和保护、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和绿色交通。其中不超过15%的资金将来自公共或政府渠道。现在,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已成为国家战略。
  境外机构在华发行债券有利于人民币国家化。马斯多普就表示,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很愿意探索在美元和其他主要流通货币之外,在发行金融产品时选择以成员国当地的货币计价。
  近年来,国际绿色债券市场规模成倍增长。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日前发布报告称,2015年是2007年绿色债券首次问世以来发行量最高的一年,而2016年有望获得更大突破。
  绿色债券不仅吸引着国际机构和投资者的兴趣,同样也成为中国企业关注的热点。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指出,绿色债券为金融机构和绿色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融资成本较低的渠道。发行绿色金融债还有助于解决银行期限错配问题,提升中长期信贷投放能力。
  根据国家发改委在2016年初正式发布的《绿色债券发行指引》,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可以享受更为优厚的待遇。首先,发行绿色债券的企业的发债条件有所放松,可以不受发债指标的限制,募集资金最高可以占到项目总投资的80%。其次,发债企业可以使用不超过50%的绿色债券募集资金偿还银行贷款、补充运营资金。对于那些信用良好、债券发行利率较低的企业来说,发行绿色债券可以置换高成本债务,降低财务负担。
  不过,中国绿色债券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马骏认为,发展绿色债券市场,未来仍有不少工作需要金融机构的配合。首先,应培养绿色债券投资者,券商、保险公司、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人需要拥有懂得分析绿色债券投资价值的专业人士。其次,要着力开展绿色债券指数的开发工作,随着绿色债券的兴起,中国债券市场需要有一个绿色债券指数。再次,要继续发展绿色基金,以期提供更多的股权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