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服务供给侧改革 银行间债市着力提高发展质量

时间: 2016-08-23  文章来源: 金融时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必由之路及重要抓手,关乎全局,关系长远。长期以来,债券市场一直是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主要阵地之一,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也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6年以来,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银行间债券市场着力提高发展质量,主动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局,贯彻落实中央“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成效初步显现。同时,银行间债券市场切实把防范风险作为重要任务,强化底线思维,为改革的推进提供有效保障。
  今年上半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共发行债券16.53万亿元,其中,企业债券净融资5631.13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6%;作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重要信用债品种,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平均发行利率为3.57%,比银行贷款利率低1.33个百分点。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引擎
  债券市场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需要借助债券市场。
  货币政策传导是从货币市场到债券市场,再到信贷市场及其他市场,最后传导到整个实体经济。2015年以来,央行5次降低存贷款利率、5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常备借贷便利等,引导融资利率下行。在这个过程中,债券市场有效地传导了货币政策效果。2015年以来,5年期AAA级中期票据的收益率由2015年初的4.86%下降到了2016年6月末的3.40%。债券市场在传导货币政策、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发挥了实质性作用。
  债券市场作为市场化资金配置的重要渠道,契合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和调整生产结构来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2016年6月末,我国债券市场总规模57万亿元(全球第三),公司信用类债券规模16万亿元(仅次于美国),债券融资成为国内仅次于银行贷款的第二大企业融资渠道。
  因此,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疑要倚重债券市场对资金这一重要要素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要消除价格扭曲,让市场机制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债券市场作为直接融资手段,资金价格市场化程度高、对经济形势变化反应灵敏。在完善市场机制作用下,债券市场可以促使资金更多流向有效和中高端供给领域,减少流向无效和低端供给领域。
  债券市场在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方面成效显著,有助于更好发挥政府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引导作用。
  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也要重视发挥政府作用。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也会出现“市场失灵”。有时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有所滞后,而在有些领域,市场机制本身作用有限,如中小企业、创业创新企业融资是世界性难题,养老产业、保障房等公共产品和服务融资也难以靠市场机制解决。这些恰恰涉及到供给侧亟待改革的领域,需要发挥好政策支持和引导的作用。长期以来,债券市场一直是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主要阵地,未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应继续发挥作用。
  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
  2016年以来,银行间债券市场积极改革创新,着力提高发展质量,主动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局,贯彻落实中央“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成效初步显现。
  首先,进一步理顺市场价格机制以及持续推动产品创新,支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
  一方面,近期银行间债券市场出现了一些违约事件,造成了冲击,但违约处置始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目前市场机制愈加完善。产能过剩行业发债成本开始上升或出现发债困难,倒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减少低端供给、促进出清;部分央企、地方国企出现违约后,投资人不再简单“迷信”企业的所有权性质,发行利率抬高。
  另一方面,银行间债券市场通过持续创新,不断丰富落实改革任务的“工具箱”。2016年,信托型ABN试点项目落地,目前已支持两家企业注册30.68亿元,有利于企业“去杠杆、去库存”;大力发展并购票据和永续票据等创新品种,上半年仅永续票据就发行了1000多亿元,帮助企业兼并重组、化解过剩产能以及降低负债率;创新推出碳收益票据、绿色债务融资工具,上半年已接受3家企业注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36.5亿元,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落后产能改造升级。
  其次,发挥直接融资优势,为实体企业大力“降成本”。
  由于定价更加市场化,中间环节少,融资链条短,债券市场有较为明显的成本优势。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利率较可比银行贷款的利率平均低1至2个百分点。目前债务融资工具的存量规模接近10万亿元,这些低成本债券每年可持续为企业节约的融资成本在千亿元以上。此外,大中型企业选择在债券市场融资后,对银行信贷需求减少,可为小微企业腾挪更多的信贷资源,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
  再次,落实国家政策,为经济转型“补短板”。
  银行间债券市场为推动创新发展、统筹区域发展、推动民生改善等提供资金保障,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结构,增添新的发展动力。
  2016年上半年,债务融资工具累计支持“三农”企业融资700多亿元,为西部12个省份融资3500多亿元,支持新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融资4000多亿元。此外,“十二五”期间,我国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比重由14%提高至24%,其中,债券融资对直接融资的贡献高达84%。从金融发展及支持实体经济的角度来看,债券市场的发展补齐了直接融资比重偏低的短板。
  防范风险构建 稳定金融环境
  宏观经济在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企业降杠杆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债券市场提高风险防范和处置能力。在金融市场上,促发展和防风险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在促发展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银行间债券市场切实把防范风险作为重要任务,强化底线思维,为改革推进提供有效保障,针对上半年复杂的市场环境,全面加强事前预防、事中应急、事后处置等各方面措施。
  在事前预防方面,深化风险预警全环链建设。在债务融资工具发行环节,2016年开始实施分层分类注册发行管理体系,搭建差异化的信息披露架构,在提升企业发行便利的基础上,注重防风险“分类施策”原则。在后续跟踪监测和督导方面,持续开展约见谈话、业务调查、专项排查,加大对产能过剩、持续严重亏损、偿付压力较大行业的监测力度;推动开发风险预警系统、区域性风险评估模型和流动性风险评估框架。在中介机构管理方面,加强日常合规督导,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自律管理,开展对信用评级机构业务的首次市场化评价。
  在事中应急方面,强化风险应对工作机制建设。债务融资工具出现信用风险事件后,加强有关各方的协调沟通,探索优化处置路径和方法。近期银行间债券市场先后妥善应对多起信用风险事件,推动企业在债项违约后顺利完成延期兑付,及时做好部分违约且未完成延期兑付企业的督导。
  在事后处置方面,着力完善市场化、法制化违约处置机制。通过发挥债券持有人会议等制度作用,保护投资人合法利益。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失信联合惩戒力度,以严肃债券市场纪律和信用意识。推动债券市场统一执法,加强自律管理,对违规情节严重的机构实施暂停业务的自律处分,加大对涉嫌恶意逃废债、证券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加快产品机制创新维护良好运行秩序
  持续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未来一个时期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方面,应继续保持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合理增速,不断推动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领域的产品和机制创新。
  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已经具有了较为明显的宏观效应,但是,与发达经济体相比,相对规模偏低的状态依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为了进一步满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银行间债券市场要保持适度增长,争取到2020年,推动整个债券市场余额占GDP比例提高到100%左右。
  与此同时,要继续保持活跃的创新力度和适度的创新节奏,把创新发展和解决经济、行业中的突出矛盾结合起来,推进高收益债券及股债相结合的融资方式,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推动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强化债券市场对中小企业和科技创新的支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局。
  另一方面,将维护银行间债券市场良好运行秩序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良好的金融环境相配合,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易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推进形成掣肘。在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债券市场出现大幅波动。
  需要加快推进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继续强化涵盖风险监测、预警、防范、处置等在内的全环链的债务融资工具风险防范处置机制。二是进一步加强后续管理、合规督导力度,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对市场的违规行为及时惩戒。三是推动发行人、投资人及中介机构各司其责、依法合规开展有关工作,特别是加强对评级机构的市场化评价和约束。四是强化问题导向,推动与风险处置相关的法律法规修改,为债券市场风险防范和处置提供法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