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宽松难“刹车” 全球债市牛气冲天
时间: 2016-08-11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报
自7月底以来,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已经有日本、澳大利亚、英国等多国央行扩大宽松规模,货币宽松愈演愈烈。英国“脱欧”公投之后,全球金融市场发生了显著变化。充裕的流动性推动股票等风险资产走强,市场不确定性也吸引资金流入日元和黄金等避险资产,这两类资产罕见同涨。最近两个交易日,多国国债成为市场宠儿,国债收益率降至历史低位或阶段新低。
分析人士指出,全球货币宽松趋势短期内难逆转,美联储与其它主要经济体央行的货币政策出现分化。由于美国经济复苏基础仍不稳固,美联储在加息问题上较为谨慎。另一方面,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形势和抗风险能力均有所回升,投资者可能高估了资金大量流入美元资产的态势。
全球债市受提振
近两个交易日,随着英国央行开始加大购债规模,加之市场对其它主要经济体央行可能跟进“放水”的预期增强,投资者加速涌向安全资产,多国国债受到市场青睐。
9日与10日,全球多国国债收益率普遍走软,不仅欧洲多国国债收益率创下新低,韩国、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国债收益率也大幅下跌。
截至北京时间10日18时30分,由于英国央行开始加大购买国债力度,英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跌至0.529%,刷新历史低位;爱尔兰10年期国债收益率同样创下0.337%的历史新低。市场已不再受上周加拿大评级机构DBRS将意大利信用评级置于观察名单的消息影响,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跌至1.091%,创出2015年以来新低。
此外,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跌至0.096%;法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跌至0.119%;西班牙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跌至0.959%,本周西班牙10年期国债收益率首次跌至1%下方。
上周英国央行将基准利率由0.5%下调25基点至0.25%,为七年来首次降息,并且扩大QE规模,在未来六个月内增加购买600亿英镑国债,还将在未来18个月内购买多达100亿英镑公司债。
巴克莱分析师表示,随着英国央行加入日本央行和欧洲央行的“宽松”队列,大量购买国债,全球基准国债收益率持续刷新低位,这加重了未来养老金和保险公司购买长债的压力。富兰克林邓普顿欧洲固定收入主管扎恩表示,欧洲、日本和英国央行都在积极对抗低通胀问题,预计欧洲债市将长期受到央行量化宽松政策的支持。
然而,也有不太乐观的观点。摩根大通英国国债分析师戴蒙德表示,通常夏季的股市交易清淡,债市可能相对受到追捧,因此上周英国放宽货币政策对债市的影响可能被放大了。
宽松潮再起
近期多国央行掀起的货币宽松潮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对于各大央行相继加码宽松政策,业内专家认为,有利有弊,但在当前形势下可能是刺激经济的最便捷方法。因此,尽管会有一定风险,但仍会促使更多央行加入“宽松大军”。
在7月底举行的货币政策会议上,日本央行决定追加实施货币宽松政策,将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购买量从每年3.3万亿日元扩容至6万亿日元,以抵御通货紧缩风险,刺激经济增长。这是日本央行时隔约6个月再次出台货币宽松政策,也是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上任后第四次推出宽松政策。8月2日,日本内阁又通过了总规模为28.1万亿日元的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其规模仅次于2009年的56.8万亿日元和2008年的37万亿日元,是金融危机后日本第三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日本政府希望新的经济刺激计划与追加实施的货币宽松政策可以协同提振经济。
上周二,澳大利亚央行宣布,下调基准利率25基点至1.5%,创下历史新低。上周四,英国央行则在如期降息的同时宣布扩大QE规模,并表示将根据情况考虑年内是否继续降息。
瑞穗证券分析师表示,日本央行此前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带来的日元贬值和股市升值已出现反转,企业业绩开始下滑,个人消费依旧低迷,通缩风险仍存在。因此,日本政府希望借助财政刺激重振经济,同时再度加大了货币宽松规模,但最终效果如何还需要观察。
海外舆论认为,对英国降息和一系列刺激经济措施,多数人认为基本符合脱欧后的市场预期和经济走向。但也有一些人对此表示反对。例如,伦敦金融作家莱恩指出,脱欧公投之后,英镑出现大幅度贬值,英国政府彻底放弃了财政紧缩政策,这两种现象实质上都等于对经济施加了刺激。在这种背景下,降息可能导致经济过热。
美联储依然谨慎
对于全球金融市场而言,美联储加息前景无疑是一条不得不随时关注的主线。有分析人士认为,随着非美主要央行与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分化得到进一步确认,资金再度回流至美元资产的风险将升高。但对此部分业内人士并不认同,主要基于两点原因:第一,美国经济复苏基础仍不稳固,美联储在加息问题上料非常谨慎;第二,其它地区,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形势和抗风险能力均有所回升。
富兰克林邓普顿报告指出,投资者此前可能过于担忧资金大量流入美元资产。从历史上看,美国货币政策调整的确伴随着外溢效应,通过国际资本流动、汇率变化等渠道传导至各个市场,出现过资本从新兴市场回流美国、美元强势的现象。但从目前情况看,新兴市场本身的经济情况已经渡过最困难时刻,经济结构也远不像1997年金融危机时那般脆弱。近期监测数据显示,资金不仅未从新兴市场出逃,还大规模流入新兴市场,这无疑反映出新兴经济体抗压能力明显增强。
瑞信分析师表示,上周五公布的美国7月非农就业人数意外达到25.5万人,远高于预期的18万人,且前值上修至29万人以上。这表明美国就业市场经历了5、6月份的剧烈震荡期后再度强势增长,提升了美联储年内加息概率。但仅凭一项数据就断言美联储年内加息的可能性还为时过早,需要等待更多经济数据印证。此外,考虑到全球金融环境,即使美联储再度加息也会非常谨慎,在考虑国内经济形势的同时也会考虑其它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毕竟这将涉及贸易等多项因素。
富拓分析师钟越表示,联邦利率期货市场隐含的9月加息概率从9%升至18%,11月加息概率为19.3%,12月为46.5%。虽然加息预期有所上升,但年内加息几率依然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