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债市“供给侧改革”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时间: 2016-08-03 文章来源: 金融时报
在债券市场为经济供给侧改革助力的同时,债券市场作为相对独立的系统而论,其自身的改革发展也应当体现供给侧改革的要求。以市场化扩容、产品创新、风险管控、基础设施建设、对外开放等为着力点,进一步增大市场供给,实现良性稳健发展,切实提升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效率。发行以市场化机制引领债市扩容
供给侧改革需要以融资结构改革为基础和突破口,债券市场作为直接融资渠道和信贷替代工具,是融资结构改革的关键一环。未来应进一步增加债券市场供给,加快市场化机制改革,提高市场流动性,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服务实体经济转型。
继续扩大发债规模。债券市场为企业提供了低成本的融资渠道,发行公司债还可置换其他高成本债务,是企业降本增效、转型升级、优化债务结构的有力举措。但无论是融资占比还是市场规模,我国债券市场与成熟市场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并且我国债券市场存在品种体系不够丰富、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不足、发债规模难以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等问题,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日益显著。因此,应进一步加快债市扩容,建设和完善各类分级债券市场,充分发挥债券市场对企业融资的支持作用。
坚持发行市场化机制。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关键在于坚持债券发行交易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流动性,发掘市场潜力。近年来,债券市场加快了债券发行交易改革,超短融门槛下调、企业债发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司债券管理制度改革突破、“分层分类”管理体系逐步落地,一系列举措正在推动债券市场机制更加高效便捷和市场化,直接融资比例加速提升。未来应进一步简化程序,完善规则,放松管制,同时,提高发行定价透明度,充分信息披露,完善做市商制度。
产品以改革为导向加快优化创新
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旺盛的背景下,应提升债券产品的覆盖面、包容性和创新性,积极支持重点领域和项目,助力新兴产业,激发“双创”活力。
积极支持改革重点领域。为经济社会的转型服务,是债券市场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债券市场融资应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为指引,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产品应积极投向高端装备制造、一带一路、养老、节能环保、生态文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丰富适合中小微企业的债券品种和债务融资工具,促进债券市场发行主体的扩容和投资品种的多元化,不断满足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中的融资需求。
继续加大产品的创新力度。在现有专项债券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品种。比如,通过完善金融税收优惠政策、探索政府资金担保增级,进一步发展绿色债券;探索设计特别养老国债、细分储蓄国债等产品,支持养老产业;推进应收账款证券化、高收益债券公开发行等品种创新,为以往融资困难的低资质企业以及新兴产业企业开拓发行债券的渠道;以信贷资产证券化盘活银行信贷存量,加大商业银行对工业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适应新经济环境下的市场需求;通过永续债等债券期限品种方面的创新,满足去杠杆、调结构背景下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和补充权益性资本的需求;吸引境外主体发行熊猫债,引入长线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转型;股债相结合的新型融资模式是未来重要的创新发展方向之一;借力新三板创新层企业可先行试点发行公募债的制度红利,发展新三板公募公司债。
风控有序打破刚兑提升违约应对水平
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亏损面积扩大,违约风险抬升。债券市场应逐步有序打破刚性兑付,消除定价扭曲;同时防止区域风险和系统性风险的爆发,形成有效预防、精细管控、适度违约、有序点爆、快速缓释的一整套应对机制和方案。
打破刚性兑付,引导定价回归。长期以来的刚性兑付和隐性担保,扭曲了市场价格,也令风险逐步累积。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入深水区,部分传统产业过剩产能和僵尸企业的出清将令信用违约风险进一步暴露。为顺利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债券市场良性健康发展,应坚定市场化和法治的发展方向,允许债券市场发生个别违约事件,逐步有序打破刚性兑付,引导市场价格回归合理,同时提高投资者风险意识,保护投资者利益。
健全完善风险管控机制。信用违约的常态化,使风险管控和处置机制亟待完善。应加强债券市场风险的统一监测和审慎管理,健全市场约束和风险分担机制。规范信用评级,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市场透明度。依托大数据平台,与金融业监督管理部门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有效防控企业债券信用风险。健全保障类条款,完善债券持有人在特殊时点的退出机制,保护投资者利益。
探索事前规避、事中应对、事后缓释的创新举措。在事前预防环节,可对债券实施分类管理,使不同风险的债券匹配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以增加市场理性,避免不当投资。同时,通过债务重组等方式提高过剩产能行业的集中度,有助加快兼并整合,避免破产清算。在事中应对环节,可借鉴美国市场探索债券托管人制度,即在债券的存续期间,如果发行人和债券持有人之间存在明显的利益冲突,债券托管人可以通过获得授权自己处理事务或召开债券持有人会议,维护债券持有人的整体利益。为防范债券市场流动性风险,可采用第三方机构估值实现逐日盯市机制,加强债市风险的精细化管理。事后处置环节,在完善“过错追责”制度的同时,做好债务处理和风险缓释工作,不良资产证券化应为重要解决路径之一。另外,以中央托管机构为第三方机构提供高等级债券担保品管理,能够有效覆盖金融风险,加快违约处理,提高交易效率。
基础设施统一托管加强建设
中央结算公司是债市核心基础设施。强大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是债券市场运转的保障,债券市场发展的基石,是风险管控的抓手,也是开放创新的根本。应通过统一托管、完善收益率曲线、深化担保品应用等举措,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债券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供给侧改革。
提供安全高效低成本的债市运转核心支持服务。2015年,中央结算公司不断深化债市核心服务,完善招标发行服务体系,推进集中簿记建档发行;通过北京总部、上海分公司和深圳服务中心三地协同,有效扩大服务半径;适应企业债券发行改革的要求,实施信用债券技术评估和信用体系建设。全年支持债券发行突破10万亿元,托管债券超过35万亿元,办理结算超过800万亿元,有效适应了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投融资需求,支持实体经济平稳增长。
建立统一的中央登记托管结算体系。中央结算公司的诞生是应对债券分散托管、支持债券市场统一的制度性安排,在历史上建立了债市中央托管体系,为结束债市混乱局面、支持银行间债券市场成为债市主体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前台多元化、后台一体化是国际债券市场的发展趋势,以统一托管为原则推动债券市场发展开放,有利于提高市场效率。一国的证券中央托管结算体系效率越高,一国对开放市场的掌控能力就越强,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能力就越强。为此,要建立统一强健的中央登记托管结算体系,以适应债券市场改革发展需要、符合国际标准的核心要求、应对债市开放和国际竞争的挑战。
完善债券收益率曲线的利率定价基准作用。公司积极加强市场透明度和利率基准建设。配合市场建设,适时完善收益率曲线的技术建设。公司编制的系列收益率曲线被财政部和央行采纳和公布,公司编制的3个月期国债收益率曲线被IMF纳入SDR利率篮子,为人民币加入SDR提供估值技术基础。研究表明,公司编制的收益率曲线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关系密切,公司的估值逐步向非标资产延伸,进一步推动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发挥债券担保品的金融稳定器作用。面对金融创新伴生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深化债券担保品应用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公司管理的债券担保品规模突破10万亿元,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包括中央和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外汇储备管理、社保资金管理、期货市场、黄金市场等领域。下一步,应明确有关债券担保品及其快速处置的法律法规,为担保品管理业务提供法律支持;推动担保品集中管理,盘活各类债券资产,提高金融系统流动性和效率;推广担保品选择、估值、逐日盯市、灵活增补、置换、快速处置及再使用等基本功能的应用,降低涉担保交易的成本;提高风险的可识别度和预测性,对风险敞口进行系统管理;鼓励与国际同业中央证券托管机构合作,推动跨境的担保品使用,满足债券市场开放发展的需要。
对外开放增加制度供给实现灵活规范
资本市场开放是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债券市场应完善交易、税收等制度,吸引境外资金入市,支持社会融资需求,拓展市场深度,兼顾安全与效率,实现灵活有效规范的开放格局。
完善制度,实现入市便利。未来应以便利的交易方式为方向,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以扩大市场开放。比如吸引更多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我国债券市场;研究提出便利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的政策措施,积极参与区域债券发行框架的研究和试点;建立包括国际开发机构、境外政府、境外金融机构、境外商业机构在内的一揽子跨境发行监管框架;允许境外投资者以套期目的参与外汇、回购、衍生品等配套市场;完善境外投资者税收制度,针对境外非居民投资者出台覆盖全市场的税收政策。
加强与境外中央托管机构的互联。目前境外机构入市328家,持有债券超过6600亿元。今年央行3号公告的公布进一步打开了债券市场开放的广阔空间。在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日益复杂的背景下,我国债券市场的开放需要合理安排安全有效的开放模式,有效把控跨境金融风险渗透。操作上,可通过国内外中央托管机构互联和代理结算的组合安排,打造“债市通”模式,一方面能够为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市场提供更灵活的接入方式,另一方面有利于规范和便利境内机构在海外债券市场的投资。通过中央托管机构与境内外中介机构的合作安排,实现提高债券使用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境内机构在开展国际业务时的金融风险,提升人民币债券资产作为全球安全资产的信誉和影响力,为供给侧改革营造稳健的金融货币环境。
总之,要正确认识债券市场发展与供给侧改革的辩证关系,和各行各业一样,债券市场也要着眼做好自身的基本功,一个统一、安全、高效、开放、强健的债市基础设施是服务供给侧改革的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