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违约频发 信用债市场难言乐观

时间: 2016-05-16  文章来源: 北京商报
  经济下行背景下,从中小企业到大型企业,从民营企业到央企,信用债市场自去年以来一直在创造着不同类型的“违约史”。有券商统计,自今年初以来,已经有超过20家公司出现信用债违约。信用债作为银行理财产品的一大投资标的,受此影响,监管层也开始加强对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对于投资者而言,又该如何避免踩雷?
  超过20只信用债违约
  近期债券市场迎来信用风险的集中爆发。南京雨润5月13日在中国货币网发布公告称,由于未能如期调配资金,因此无法兑付10亿元债券本息。这是南京雨润在两个月内第二次出现债务违约。
  “同病相怜”的还有天威英利。更早时候,天威英利发布公告称, 5月12日到期的一只中票的本息兑付存在不确定性,总额超14亿元。这是天威系债券第六次出现违约。
  5月发布违约公告的还有东北特钢集团以及内蒙古奈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月5日,东北特钢集团发布公告称,由于公司资金流极度紧张,5月5日到期、发行规模7亿元的15东特钢CP002未能按期足额偿付本息,已构成实质性违约。在此之前,东北特钢已经连续发生三次企业债违约。
  此外,内蒙古奈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月4日公告称,由于公司经营困难,无法按时、足额筹集资金用于付“2011年内蒙古奈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债券”的应付利息及回售款项,构成对本期债券的实质违约。
  包括中煤集团子公司中煤华昱、中国铁物等央企此前也纷纷爆发违约事件。据媒体报道,国资委近期组织对106家中央企业发行的各类债券进行全面摸底,对即将到期的债券逐笔进行风险排查。截至3月底,共有82家中央企业发行债券余额4.05万亿元,4家央企违约金额达84亿元。
  据国泰君安统计,2016年初以来,已有22只信用债发生违约。违约主体由民企蔓延至央企,钢铁、有色、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成为违约重灾区。
  监管层加紧对银行理财监管
  受到信用债违约事件的影响,有投行人士表示,券商已然抬高了一级市场的项目门槛,要求主体评级在AA级以上;部分券商甚至拒绝接受民企项目,因为担心其违约风险过高。不少企业因为融资成本上升取消了债券融资计划。
  实际上,信用债的频繁违约也与普通投资者息息相关,目前众多银行理财产品都有信用债的配资,在频繁违约的背景下,投资者也很难避免踩雷。
  由于银行理财产品只能在到期后才能明确知道是否实现了预期收益率,投资者往往认为信用债频繁违约与自身关系并不大。
  不过,监管层也开始加紧对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
  据媒体报道,中国政府力推去杠杆和不断暴露的债券违约风险,加大了银行理财资金的安全隐患。银监会近期向部分城市商业银行进行窗口指导,要求其停止新发分级型理财产品。
  有机构人士透露,本次限制主要是针对银行发行的优先劣后类分级理财产品,对于按投入金额不同给予不同预期收益率的“分级”产品并未进行限制;而且这次限制主要针对理财的负债端,而非资产端。
  不过,华创证券债券团队研报认为,值得警惕的是,这次监管可能意味着银行理财的监管拉开序幕。近年银行理财规模迅速膨胀,以债券为主要标的的资产端收益率不断下行,但理财成本却下行缓慢。为了应对资产收益负债成本倒挂的现象,大部分银行均采取了直接增加杠杆,或进行委外投资间接增加杠杆的方式来维持资产端收益率水平,在这一过程中反而又继续压低了债券的收益率,使得风险不断累积。
  尽管本次监管只涉及到了占比较小、风险相对最大的分级型理财产品,但从今年MPA考核体系的推出、前期理财杠杆摸底等政策连贯性来看,监管部门已经开始对上述风险有所担心,加之近期花样百出的信用风险事件层出不穷,债券个券的信用风险已经通过产品结构开始蔓延,更加重了理财市场所蕴含的风险。后续对于理财产品监管的趋严可能会逐步从分级型产品蔓延至平层型产品。
  投资者应提前梳理到期债券
  未来债市仍不容乐观。据统计,2016年信用债到期量显著高于去年同期。2015年信用债到期量约在4.1万亿元左右,2016年目前存续债券到期量已达到5万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23%,此外新增一年期以内债券发行还会继续做大2016年到期债券总量。
  从即将到期的债券行业分布看,5-7月到期的债券主要集中在电力、综合、煤炭、石油、钢铁、水泥、制造业,主要是产能过剩和周期性行业。
  对于信用债投资策略,华创证券债券团队研报认为,2016年信用债到期量增加,且多集中在产能过剩和周期性行业,企业再融资风险加剧,一旦企业外部融资途径受阻,不能及时筹措资金,或将加速行业出清和违约事件爆发。投资者需对产能过剩和周期行业快到期债券进行梳理,提前防控,预防再融资困难引发的信用风险。
  随着信用事件的不断冲击,非过剩产能行业中高评级债券将迎来投资机会。“银行的风险偏好将进一步回落,预计商业银行的投资取向为非过剩产能行业中高评级信用债。”中信建投债券分析师季伟杰在报告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