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可转债火爆成大股东减持利器 发行加速高位套利收益将收窄

时间: 2017-11-16  文章来源: 财富动力网
  伴随审批速度加快,可转债成为近期市场炙手可热的焦点。然而,可转债集中发行却逐渐变成控股股东出货的工具,不仅在上市首日大涨后抛出,更有大股东疑似通过减持正股来认缴可转债份额。僧多粥少,虽然可转债发行加快,但却追不上中小投资者空仓顶格打新的速度,转债数量增多以致转债高涨幅情况无法成为常态。有长期跟踪债市的业内人士认为,套利空间将会随着转债市场供应量增加而不断收窄,大股东高位减持套利的红利期将很快过去。
  可转债发行火爆 大股东集中减持
  伴随近期批量发行,可转债逐渐变成控股股东出货的“新宠”。在近期发布可转债预案的公司中,更是出现疑似大股东减持认购可转债的抢手局面。
  嘉澳环保在减持期刚满10天之后就又重抛减持计划,而记者发现时隔半年再次发布的减持计划和前次计划几乎一模一样,两股东计划的减持期限仍然以半年为限,公告日采用大宗交易的自公告发布的3日后进行,采用集中竞价的自公告发布的15个交易日内进行,两股东计划减持的股份数量也一股未变。
  值得玩味的是,嘉澳环保正在公开发行1.85亿元的可转公司债券。嘉澳环保两股东重抛减持计划恰好“卡在”了可传债的认购时点引发不少股民质疑:“半年减持期内两股东一股未抛,减持期满才十天,又重抛同样的减持计划,而此时恰好是可转债认购结束,这是巧合还是两位股东在此前减持期一股不减就是在等可转债的认购机会?
  与近期发行的可转债相似,13日,林洋转债上市,由于交易火爆,价格飙升,盘中遭遇两次停牌,接下来的交易日继续维持上涨态势。截至昨日收盘林洋转债报124.50元,相对于100元的认购价依然有近25%的收益。
  无独有偶,林洋转债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上市首日便对林洋转债进行减持,未来,还将根据自身资金需求情况进行减持。
  可转债发行如此火爆,大股东急于减持,在资深市场人士看来,这是由于今年2月出台的再融资新规及5月出台的减持新规对增发融资的挤出影响,加上9月8日证监会将可转债的资金申购方式改为信用申购,使得可转债打新成为一种无风险套利行为。而大股东更是可以凭借优先配售制度,获得可转债份额,且无锁定期等退出限制,从而拥有了比增发更便捷的筹措资金通道及快速获利变现的手段。
  发行加速审批趋严 可转债套利空间收窄
  可转债是目前市场上较好的套利工具之一。所谓套利,套的是转债市场估值变化的利益。随着转债利好政策持续发酵,可转债发行速度和规模提升,这一套利空间将会随着转债市场供应量增加而不断收窄。
  首先是来自审核把关的力度,从目前审批情况看,发行可转债的审批有加速趋势,但审核并未松动。伴随着可转债审批加速,审核却出现少有的否决预案。
  今年9月5日、9月19日、9月20日、9月27日,分别有1家上会。进入11月份,仅2个工作日就有9家上市公司密集上会。11月6日,蒙草生态可转债申请遭到证监会否决,这是近年来少有的被否可转债预案。11月6日上会的5家公司中,吉视传媒(601929)、中航电子(600372)、蒙草生态均受到监管问询,涉及问题包括部分财务指标下滑、发行人关联交易情况等多方面。
  另外,也有长期跟踪债市的业内人士认为,大股东高位减持套利的红利期将很快过去。对转债来说,确定性的供给正在加速,随着产品供给量逐渐增多,可转债上市首日行情或将归于平淡,大股东减持套现的收益也将随之降低。
  可转债的风险,首先要看发行公司的业务发展是否稳定。其次要看股价走势是否可观以及换股价是否合理。在可转债上市之前,其正股股价走势大多呈现上升态势。A股历来有炒题材的传统,在各路资金的蜂拥下,可转债很有可能变成一种新的炒作题材。但当其正股基本面发生变化,资金退出股价大跌时,可转债不是没有破发的可能性,投资者应当注意投资风险。
  申购门槛降低 小众市场“平民化”
  今年下半年以来,可转债分外火热。据机构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两市有54家公司发布了可转债预案,发行总规模超过1900亿元。
  从发行规模来看,最大的一笔可转债预计发行规模为500亿元,最小的一笔可转债发行规模为0.5亿元。发行期限从3年到6年皆有。需要注意的是,从这54家公司发布可转债预案的时间来看,有33家公司是在今年9月份以后发布的董事会预案。
  可转债案例之所以在今年下半年增多,“一方面是受到监管层的鼓励;另一方面,可转债在市场中很容易被操控成为廉价融资工具,以前不受重视是因为两市公司还有更多更容易的融资方法,但现在这些融资都被约束。
  一直以来,可转债都是一个极其小众的市场,体量本身很小,2016年沪深两市可转债发行不足百亿元,融资规模占A股市场仅1%左右。
  不过,随着可转债门槛的降低,以及审批发行的速度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小投资者开始在这个小众市场分一杯羹。今年9月8日,证监会发布修订的《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可转债网上申购方式由缴纳相应保证金转为信用申购。这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以往大额的保证金门槛取消了,“动动手指”参与,无疑多了一个投资渠道。
  《投资快报》发自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