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债券通+人民币升值:境外机构境内持债规模创新高

时间: 2017-09-20  文章来源: 腾讯财经
  金融业对外开放
  金融业的开放还在继续。今年年初,国务院下发的5号文(《国务院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服务业重点放宽“银行类金融机构、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保险机构、保险中介机构”的外资准入限制。8月中旬,国发39号文《国务院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要求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对外开放,并明确对外开放时间表、路线图。责任分工包括一行三会。
  今年6月的陆家嘴论坛上,央行行长周小川力陈金融业应对外开放。他说:“全球经济危机告诉大家,要防金融危机,首先要保证金融机构的健康性,高杠杆、低资本、不良贷款等现象均不得宽容,而不开放、不竞争往往纵容了低标准。”有关监管部门也召开了相关会议。如9月5日,保监会召开外资保险公司座谈会,介绍了保险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考虑。
  本专题将梳理盘点近期债市、证券业、基金业的情况并作出分析。从债市来看,得益于债券通以及人民币升值,8月末境外投资者在境内债券市场的持有规模为8573.60亿元,创历史新高;证券业来看,先后已有四家合资券商先后获批设立,目前仍有18家筹备中的合资券商处于排队状态;基金业方面,已有四家外商独资持股私募。
  导读
  8月末境外投资者在境内债券市场的持有规模为8573.60亿元,较上月末增加了159亿元,较上年末则增加了785亿元,创历史新高。招银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郑磊认为,境内债券的收益率相对较高,境外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一直存在。 “现在有了债券通,明显释放了部分需求;人民币汇率走强因素是锦上添花。
  8573.60亿元。这是中国债券信息网公布的今年8月末境外投资者在境内债券市场的持有规模,较上月末增加了159亿元,较上年末则增加了785亿元,创历史新高。
  该数据颇受境内监管部门关注,因为它是衡量境内债市开放程度的重要标准。
  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今年7月3日债券通带来的投资便利化、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共同创造的结果。
  “近几个月境外机构买债持续上升,与人民币由贬转升有很大关系,境外投资者信心正在增加。”中银香港高级经济研究员应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香港主要人民币指标均在回暖,相信境外机构投资人民币债券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招银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郑磊的看法稍有不同。
  他认为,相比海外市场,境内债券的收益率相对较高,境外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一直存在。中国“(债券)期限越长,利差越大,整体在100bp-150bp之间。对一部分境外投资者,比如欧洲投资者的吸引力足够大”。
  “现在有了债券通,明显释放了部分需求;人民币汇率走强因素是锦上添花。”郑磊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债券通”主题债券已发行逾3800亿
  今年5月16日,央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就开展香港与内地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合作(“债券通”)发布联合宣告,表示初期仅放开境外投资者“北上”投资,允许境外投资者通过“债券通”进入银行间债市参与投资。随后一个多月,“债券通”受到的市场关注持续升温。
  7月3日,“债券通”正式落地运行,并迎来“开门红”。农发行、国开行,以及华能集团、联通等多家知名度较高的大型央企成为首批发债主体,其中农发行发债160亿元,国开行发债239亿元,其余六家央企发债总规模75亿元。
  据央行7月3日公布的数据,“债券通”首日交易活跃,共有19家报价机构、70家境外机构达成142笔、70.48亿元交易,交易以买入为主,共买入128笔、49.04亿元。
  此后,“债券通”主题债券发行持续增加。数据显示,截至9月19日,“债券通”主题的债券发行数量已达到97只,总规模则约3860亿元。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债券通”主题债券,并非某个债券品种,而是指通过“债券通”这个渠道销售的境内银行间人民币债券。
  而从债券品种来看,政策性金融债占绝对优势,共计70只,总规模约3530亿元,规模占比高达91.51%;其次是短期融资券,共有14只,规模合计155亿元;银监会主管的资产支持证券也有9只(共有3个发行主体),规模合计112亿元。
  “‘债券通’正式开通的时候,品种只有政金债和短融、超短融;过去两个多月里,已经逐渐扩展到商业银行金融债、中票和ABS等,但规模都不大。”北京一位券商固收研究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品种的丰富,有助于匹配不同风格的境外投资机构的需求。”
  资讯显示,7月26日,匈牙利政府发行了首单通过“债券通”销售的人民币债券,规模10亿元,成为首单“债券通”国际机构债;福特汽车金融公司于8月17日破冰“债券通”资产支持证券,规模37.68亿元;9月4日,大悦城地产则拔得“债券通”中票的头筹,发行规模10亿元;而始终活跃在境内债市一线的汇丰银行,则于9月12日发行了一笔20亿元的“债券通”债券,成为“债券通”主题下首单商业银行金融债。
  截至目前,“债券通”主题的国际机构债、中票、商业银行金融债均仅有1单;资产支持证券则共有三个发起机构,除了福特汽车金融公司外,大众汽车金融公司和现代汽车金融公司分别发行了37.79亿元和35亿元的资产支持证券。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政策性金融债占绝对主导的格局应该很难发生变化,毕竟,监管部门希望吸引的中长期投资者,主要是对国债、政策性金融债有需求。”前述券商固收研究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持有量有望继续上升
  而在现阶段,这些债券的投资者中,境外机构的投资规模占比并不高。
  北京一位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现阶段‘债券通’主题债券的境外投资者占比并不高,可能大部分债券的投资者中,境外投资者购买的规模占比也就是百分之十几,占比不高。”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报道,农发行7月3日发行的160亿元政金债中,境外投资者认购量为21.5亿元;首批5家非金融企业70亿元债券中,境外投资人的投资金额为12.7亿元,占比为18.2%。中国债券信息网显示,今年6月末,境外机构在境内持有债券的规模约为8036亿元;两个月后,这一数字上升至约8574亿元,增加了500余亿元。
  “境外机构增持境内人民币债券,说明人民币资产吸引力确实有所增加,内地开放债券市场并推出债券通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境外机构持有占比仍远远低于其他国家,与人民币作为SDR货币身份不相称。”应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尽管境外机构持有境内债券的规模在上升,但不足2%的占比(境外机构在境内债市的持有量占比),依旧远低于韩国、日本等国超过10%的水平,因此,发展空间很大”。
  郑磊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只要境内外利差足够大,便有境外投资者愿意尝试,现阶段中资机构的海外分支机构在认购“债券通”相关债券上较为踊跃,因为他们更懂中国市场的情况。“而中资机构子公司或分支之外的外资机构,我相信他们现在对‘债券通’还很保守,内部需要充分的合规和风险分析。”
  中金公司此前预计,假设“债券通”开通之后的3-5年之内,海外投资者投资大陆债市的相对规模达到美国及日本1990年代初的水平,也就是国际收支平衡表内组合投资中债券类投资占GDP的比例达到6-7%,以此对应估算,平均每年海外投资者新增投资内地债市的规模可达到约6000亿-1万亿元。
  若假设其中有约三分之一通过“债券通”实现,则每年流入境内的资金量可达到2000亿元-3500亿元的规模。
  “投资者进入市场需要做一些功课,比如要筛选和哪一家银行合作,把户开好,准备好策略等等。”一位常驻新加坡的外资行固收部门负责人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市场的角度来看,纯境外机构大幅度进入中国债市的好时机是2017年后半年,但考虑到外资机构的准备需要时间,大部队(的到来)还要等到2018年。”
  而在“大部队”赶来之前,“债券通”或还有需要完善之处。
  “不少境外投资者更看重债券价格变动,低买高售,赚取投资差价。这类投资者(数量)占比很大,与境内银行间市场结构不同。”应坚对记者说,“因此,境内债市若能增加流动性,对境外投资者吸引力还会上升。境内债市也更能与国际接轨。这也应该是债市开放的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