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债市慢牛或至 投资谨慎为上

时间: 2017-09-15  文章来源: 上海金融报
  近期,一系列利好事件带动市场做多情绪,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再度高位回落。随着债市转暖,不少基金机构判断债券市场配置价值已现,纷纷布局。与此同时,监管政策的调整使债市品种的投资价值也有所分化。
  债市情绪好转
  日前,央行重启28天逆回购,超量续作MLF。受此影响,叠加同业存单利率下行,债市利率情绪显著好转,成交火爆,利率大幅下行。
  万家基金表示,“近期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中美利差大幅走阔等因素利好债市,且已高位震荡3个多月,呈现上行钝化特征,继续看好债市慢牛。”
  国寿安保基金认为,近期通胀预期虽有所上升,但年内通胀风险不大,对债市冲击相对有限。并且,国内商品涨价叠加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增速可能稳步回落,经济高增长对债市的掣肘在下降。在中美利差处于历史高位、人民币持续升值背景下,长端利率继续上行的空间相对有限。建议投资者结合流动性状况,逢高参与博弈性机会。
  “我对债市长期行情比较乐观。”财通基金固收部总监彭朝阳表示,目前经济环境不支持企业发债成本继续高企,未来收益率下行空间较大。对于负债稳定的金融机构,债市已具备较好的配置价值。
  事实上,基金公司正加紧布局债市投资机会,8月债基发行量和发行占比都较7月明显上升,且以中长期纯债居多。某基金公司固收团队人士表示,“选择当下时点发行中短债基金,主要契合市场走势。随着监管加强,货币基金势必回归现金管理工具的定位,此前对高收益的追逐不可持续,债基可说是银行理财净值型产品和货基的不错替代品。”
  监管加速趋势
  8月以来,金融监管政策出现一些新变化:8月12日,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拟于2018年一季度评估时起,将资产规模5000亿元以上的银行发行的一年以内同业存单纳入MPA同业负债占比指标进行考核。对其他银行继续进行监测,适时再提出适当要求。8月31日,央行修改《同业存单暂行管理办法》,自9月1日起,金融机构不得发行期限超过1年的同业存单。9月1日,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对货基和定制型基金影响较大,机构投资占比较多的货币基金规模可能收缩,间接影响同业存单需求。
  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证券评级部陈勇阳表示:“严监管下,同业资产负债和理财规模将下降,短期内债券需求将减少,长期内由于银行风险偏好下降,安全资产配置需求将提升,债券价值回归基本面,利好利率债和高信用等级债券。”陈勇阳解释:“同业业务方面,由于实行穿透管理,新增同业业务不允许多层嵌套,银行将被迫赎回表内部分公募基金。更重要的是,禁止同业空转套利,即限制吸收同业资金投资理财产品、资管计划等放大杠杆行为,限制发行同业存单进行同业理财投资和委外投资等,特别是2018年开始,同业存单将纳入MPA同业负债考核指标,同业存单和同业理财发行规模将下降,"同业存单—同业理财—自营投资/委外投资"同业套利链条将瓦解,部分同业理财等同业资产到期赎回将不再续作,银行同业资产负债均将收缩。由于表内基金主要配置利率债为主的货币和债基,短期内部分利率债将被赎回。”
  理财业务方面,陈勇阳表示:“表外理财纳入MPA广义信贷资产考核指标,强化穿透管理,禁止理财空转套利,限制购买理财及理财委外投资的加杠杆,银行将逐步赎回部分委外理财产品,理财产品规模增速将放缓。由于理财产品为债市重要资金来源,2016年底理财产品的债券配置规模约占债券存量规模的22.58%,理财产品规模的收缩将减少债券的需求,特别是较低信用等级的信用债。”
  鹏扬投资总经理杨爱斌也认为,未来随着金融去杠杆逐步推进,同业存单利率会大幅下行,整个同业存单的供给会越来越少。在此带动下,债市的短端面临重大投资机会。
  业内人士预测,监管有加速之势,债市投资应谨慎为上。
  “目前金融监管节奏重新加快,针对以前的同业链条出台更具体的细则。随着"三三四"自查结束,针对自查中出现的问题,相关细则将陆续出台。此外,目前经济基本面仍保持较为平稳,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监管层出台监管细则的后顾之忧。预计新一轮监管将会来临。”华宝证券分析师杨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