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央行:银行表外业务近254万亿 存风险隐患

时间: 2017-07-05  文章来源: 财新网
  【财新网】 7月4日,央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下称《报告》),指出银行业的表外业务继续增长,其风险隐患值得关注。
  目前,银行业表内外资产规模已经“五五开”。《报告》指出,截至2016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外业务余额为253.52万亿元,其表外资产规模相当于银行业表内总资产规模109.16%,比上年末提高12.04个百分点。
  按银监会定义,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够引起当期损益变动的业务。表外业务分为四类:担保承诺类、代理投融资服务类、中介服务类、其他类。
  《报告》并未一一列举表外具体业务的规模,但指出253.5万亿的表外业务中,担保类19.03万亿元,承诺类16.08万亿元,金融资产服务类164.63万元。按银行业协会最新数据,银行业托管资产达121.92万亿元,这可能占到了央行所统计的金融资产服务类的大头。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仍然较为薄弱,表内外风险可能出现交叉传染。”《报告》指出。
  与2015年的银行业运行状况相比,《报告》指出,2016年的银行业资产质量下行压力趋缓,资本充足率略有下降。在信用风险之外,《报告》还首次提及“操作风险、合规风险不容忽视”。对房地产贷款而言,由2015年的“房地产市场出现分化”变为2016年的“房地产市场出现局部泡沫风险”。
  《报告》指出,将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重要的位置,重点关注银行业资产质量、流动性、同业业务、银行理财和表外业务等领域的风险,密切跟踪交叉性金融风险、房地产市场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和非法集资风险。防范民间金融和境外金融风险的冲击,重视海外合规风险管理。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是每年全面评估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状况的权威报告,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央行副行长范一飞、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证监会副主席姜洋、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已担当了多年的报告指导小组成员。
  流动性存不稳定因素
  2016年的《报告》指出,银行业资产质量下行压力继续加大,资本充足率稳中有升。2017年《报告》指出的问题则相反:银行业资产质量下行压力趋缓,资本充足率略有下降。
  《报告》披露,截至2016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2.19万亿元,其中,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51万亿元,已连续21个季度反弹。值得注意的是,银行业关注类贷款余额5.28万亿元,银行业逾期贷款 3.24万亿元,均持续上升。
  同时,衡量银行不良真实性的关键指标:逾期90天以上贷款余额与不良贷款余额比值超过了100%,已达102.6%,比上年末上升7.97个百分点。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176.4%,比上年末下降4.85个百分点。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虽资本质量仍处于较高水平,但商业银行亟待“补血”。据《报告》披露,截至2016年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13.28%,同比下降0.17个百分点,资本补充压力有所加大;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10.75%,比上年末下降0.16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净额占资本净额80.97%, 比上年末下降0.13个百分点。
  因此,《报告》展望,将创新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工具,扩大转股型二级资本债发行规模。
  在流动性风险方面,据《报告》,截至2016年末,商业银行流动性比例 47.55%,存贷比67.61%,核心负债依存度56.57%,流动性整体合理充裕,但仍存在两大不稳定因素:一是存款大幅波动仍然明显。2016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跨季月间波幅最高超过8万亿元。
  二是银行资金来源稳定性有待提高。2016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环比增速各月均低于7%,其中4个月环比为负增长。一些同业业务比重高、资产负债期限错配严重的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加大。据《报告》披露,2016年同业存单发行13万亿元,是2015年发行量的144%。
  几大风险
  在信用风险方面,《报告》指出,2016年银行业信用风险总体可控,非金融企业债务风险继续暴露,其中房地产市场出现局部泡沫风险。
  据《报告》,2016年,银行授信总额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发生债务风险事件仍然较多,风险领域主要集中在低端制造业和产能过剩行业。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上升,部分企业依靠“借新还旧”甚至“借新还息”维持经营,新增融资周转效率低下。一些产品没有竞争力、财务不可持续、资不抵债的僵尸企业占用信贷资源,不仅造成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积累、难以消化,而且扭曲信用定价体系、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部分地区恶意逃废债情况时有发生。
  房地产市场方面,《报告》指出,部分一、二线城市房价偏高、上涨过快,呈泡沫化趋势,首付贷、房抵贷等产品与房价上涨相互强化,进一步助推房地产 泡沫。新增信贷资源过于集中投放于房地产领域。
  据《报告》披露,截至2016年12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余额26.7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5%,比上年末上升2.7个百分点;房地产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5.7万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44.8%;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660亿元,不良率为0.77%,比上年末上升0.08个百分点。
  《报告》还提及,操作风险、合规风险不容忽视。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等方面仍有不足,风险管理、合规经营等问题依然存在,重大案件时有发生,案发领域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向同业、表外业务等领域蔓延。个别银行发生大额票据、“假保函”案件。
  同时,随着银行业“走出去”步伐加快,海外合规风险也在增加。此外,部分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具有融资功能的非金融机构由于内部管理不善、外部监管不足等原因,发生多起风险事件。
  除此,互联网金融及非法集资风险继续暴露。2016年,我国互联网金融和非法集资风险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但相关风险事件仍在持续暴露。
  《报告》指出,某些互联网金融业态偏离了正确的创新方向,部分机构风险意识、合规意识、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不强,反洗钱、恐怖融资制度缺失,有些甚至打着“金融创新”的幌子进行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大量未取得金融牌照的机构开展理财等金融活动涉嫌非法集资,民间投融资中介机构、P2P网络借贷、农民合作社、房地产、私募基金等领域非法集资案件高发。
  较2016年《报告》,2017年的《报告》指出了该领域风险的新特点:养老机构、消费返利、地方交易场所等领域涉嫌非法集资问题逐步显现,比特币等特定虚拟商品吸引投资者跟风炒作也存在一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