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加码权益类投资 银行委外布局求变

时间: 2016-12-29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报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公私募基金机构获悉,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部分大中型银行已完成2017年委外投资的招标。作为委外主力,银行委外2017年将对资产配置进行结构性调整,提升权益类配置占比,A股有望迎来一拨新增资金。业内人士认为,大型银行抗风险能力强,资金规模大,明年委外规模将增加;中小银行受政策收紧的影响较大,明年委外投资规模可能缩水。整体而言,虽然银行委外增速可能下降,但绝对规模仍将有所增长。 权益类投资占比将提升 业内人士表示,银行委外“金出三门”,即银行的资产管理部门、自营部门和私人银行部门。2016年,工行资管部门委外规模在1500亿元左右,招行资管部门的委外规模在1000亿元左右。经过穿透,资管部门的资金主要来自银行理财。 公私募基金人士透露,在上述大中型银行的招标中明显感觉到,2017年银行的委外结构将有所调整,权益类投资占比将提升。 银行委外如同FOF基金和MOM基金,银行会先做好大F和大M,即大类资产的配置,底层配置则通过委外完成。例如,银行会先确定股混策略、纯股票类策略的配置比例,然后再挑选管理人进行委外。 此前,银行委外绝大部分配置在收益稳健、风险较低的债市,但近期多位公私募基金人士表示,几乎所有大型银行2017年均会提高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某公司投资总监透露,在某大型银行针对2017年的混合策略类委外规定,当产品净值达到1.02元以上时,可以将权益类仓位提高到30%-50%;当净值在1-1.02元之间时,权益类的仓位可以在20%;当净值在1元以下时,权益类仓位应在20%以下。此前,银行仅允许权益类仓位在10%左右。 一家擅长权益类投资的公募基金公司总经理透露,各种策略加起来,某大型银行资管部门2017年的委外规模将增至5000亿元左右,是2016年的3倍。“权益类的配置比例肯定会增加。如果提高到30%,就有1000多亿元进入A股。” 除股混策略和纯股票策略外,偏债类策略的委外资金也在转向权益类投资。上海某百亿级规模私募机构的高级合伙人透露,在与各家银行交流时,感觉到他们有增加权益类投资的意愿。另一家管理规模近百亿元的私募基金人士表示,对于A股来说,银行委外将是一个新的机构投资者群体。这一群体以往都低配A股,但如果看好市场,其投资规模会很快上升。 债市调整促委外变阵 “银行委外增加权益类投资的原因很简单。随着债市调整,偏债类的委外投资有所亏损。在债市走熊的预期下,预计明年债券投资覆盖不了理财资金的成本,转向权益类投资是必然的。”某公募基金投资总监说。 在近期的债市风暴中,并未出现银行委外资金大规模赎回定制基金的现象,但直接原因是定制基金仅定期开放。潜在的忧虑是,相当规模的银行委外资金此前是在债市高位进场。 今年下半年以来,公募债券基金发行量激增,定制基金成为主角。一位公募债券基金经理指出,在此轮债市下跌中,许多为银行委外资金量身定做的定制基金净值缩水明显,有的甚至跌破了1元面值的“警戒线”,潜在赎回压力巨大。在与银行的沟通中,基金经理们已经感受到了银行委外方的焦虑心态。“许多银行委外方要求定制基金快速降低仓位,防御债市进一步下行的投资风险。在债市流动性较差的情况下,大举抛债的冲击成本太高,所以我们只能择机慢慢减仓。” 有观点认为,债市跌到目前的位置,长期投资价值已显现,但一家大型私募机构的固定收益部门负责人表示:“糟糕的是,现在机构手里都是债,现金匮乏。如果没有足够的流动性注入,就算债券跌出了长期投资价值,也难以见到实质性反转。必须正视的现实是,银行委外资金主要来自银行理财产品。这部分资金有刚性兑付的需求,如果债市持续走低,到期兑付的压力就会很大。这对于中小银行尤其是地方性商业银行来说,压力更为明显。” 业内人士指出,三季度颁布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可能对银行委外的权益类配置构成掣肘。征求意见稿提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除货基和债基之外的证券投资基金,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境内上市公司公开或非公开发行或交易的股票及其受(收)益权,有相关投资经验,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私人银行客户、高资产净值客户和机构客户发行的理财产品除外。具体而言,这些规定对于相关类别资产较少的中小银行打击较大,而大型银行拥有规模庞大的私人银行资产和自营资产,委外的权益类配置比例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两极分化大势所趋 明年委外资金将出现两极分化,无论是委托方还是管理方,委外可能变成“大户”的游戏。 委外来源将两极分化。2016年委外投资规模狂飙突进的中小银行明年可能风光不再,主要原因是政策收紧。珠三角地区某地方性银行相关人士表示,监管部门一出手,很多人就得收手。目前该银行还没有对明年的委外投资招标。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明确,为了去杠杆降风险,2017年一季度正式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围。业内人士解释,银行的委外投资包括保本和非保本的,非保本的通常计在资产负债表外,表外理财不体现在资产负债表内,不受计提风险资本或拨备计提的约束。表外理财受到的监管相对更少,可加的杠杆更高,收益率高于表内理财,能充分覆盖银行理财的成本。近年来,委外投资主要是表外理财,一旦把表外理财纳入考核,其规模势必有所压缩,这对近两年理财规模激进扩张但资本金不足的中小银行影响更大。 大型银行则没有太大压力。在10月份表外理财收紧的消息传出时,国泰君安证券进行的调研结果显示,因为资本金充足、抗风险能力强,大型银行认为表外理财收紧带来的压力不大。 业内人士预计,鉴于大型银行的资金来源充裕,虽然明年银行委外整体增速可能下降,但是绝对规模仍会有所增加。 大型银行的投资能力是委外投资的重要保障。在资产配置和风险防控方面,大型银行的经验超过中小银行。“一些中小银行的理财经理对政策和投资品种不大了解。有时我们拿着合同去银行讲解,大银行点一下就懂了,但一些中小行要解释很久。”某千亿级规模的公募基金相关人士表示。大型银行挑选基金管理人的经验丰富,筛选和淘汰环节均非常严格。例如,工行对管理人采取末位淘汰制,但挑好管理人之后给的权限也较大。 管理人也将两极分化。经过近两年的投资业绩检验后,做得好的投资管理人将获得越来越多的委外投资,做得差的将出局。某公募基金投资总监透露,有的银行每个季度都会对做得好的管理人追加投资。北京某百亿级规模的权益类私募机构市场总监表示,此前银行委外没有找过他们,但近期主动上门调研。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某些大型银行的资管部门正在建立委外投资评价体系,对白名单进行分级管理,包括“核心、一般、备选”三个等级,对应不同的委外投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