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最高14.6%年末银行理财收益飙升

时间: 2016-12-27  文章来源: 金融投资报
  临近年底,不少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纷纷上调,5%左右的产品不在少数,有的甚至高达14.6%。业内人士认为,年底市场资金面紧张以及银行揽储压力的上升是导致银行理财年末“翘尾”的主要原因,投资者不妨好好选择产品,迎接年底这一波“小红包”行情。
  银行理财普遍“翘尾”
  2016年大部分时间,国内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普遍在4%徘徊。今年4月份,某些国有大行产品收益一度跌破3.5%。因此,收益率在4%以上的产品,也曾被称为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高收益”银行理财产品。“以前,季末年末银行为揽储都会大幅上调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但自从央行去年取消了存贷比考核红线后,这样的现象已经越来越少了。”有多年购买理财产品经验的市民王女士说。不过,一直热衷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她发现,今年年末的理财产品收益率翘尾现象又出现了。
  退休市民李女士,经常关注和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她也告诉记者,尽管今年各大银行的理财产品与往年相比,收益率有所降低,但一般年尾收益率都会比平常高,这两天她就频繁接到理财经理打来的电话。
  记者走访市场后了解到,当前蓉城不少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都呈现上升势头,特别是不少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主打的理财产品收益率都超过4.5%。
  据融360监测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12%,随后收益一直在下跌,从4月份开始,跌幅放缓,9月份收益止跌企稳,11月平均收益率为3.66%。进入12月,银行理财收益呈现出持续上涨的趋势。
  此外,统计数据显示,在统计的北上广三个主要区域中,12月4%以上的高收益理财产品数量环比上涨310%,其中以北京和上海增幅最为明显。在非北上广地区,12月在售理财产品中,共有10款收益率超过10%。其中,交通银行有6款,预期收益率最高为14.60%,与沪深300挂钩;最低的是8%,与黄金挂钩。其余4款高收益理财产品分别来自平安银行、营口沿海银行、农业银行和晋城银行。
  时至季末年末,受制于各监管指标考核,银行都会选择在这个时点大幅提升理财收益率冲规模。今年年末理财依旧延续了收益上行的传统。12月份银行理财收益率的变化,显著表明了“年末行情”已经到来。
  此外,有消息称,这个月出现了8%,甚至是14.6%等令人诧异的高收益率产品。但这类产品往往与黄金及股指挂钩,博的是短期行情,能否达到预期收益仍存较大不确定性。
  找准机会增加“年终奖”
  随着收益的提高,银行短期理财产品销售火爆,日前,记者在某银行看到,一款收益4.5%的理财产品,刚开售不到5分钟,就被抢购一空了。
  一家股份制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本月开始,一些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确实有所上调,“例如上个月买一款60天左右的产品,收益率只有4%左右,但现在基本都能达到4.5%,甚至有的42天产品就能达到4.5%。”城商行产品的收益率更让人“振奋”,某网点理财经理介绍起一款45天的产品,年化收益率竟高达5%,起购金额也仅为5万元。
  某商业银行的理财经理告诉记者,年底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一般都会有提升,业内称为“翘尾现象”,出现此类情况,首先是年底资金面持续紧张,银行揽储压力大;此外,美国加息恐导致国内一些资金外流,银行希望通过加息减少资金外流规模。
  多个银行业人士告诉记者,12月份理财产品收益率飙升或是稳健型投资人入手的好时机,这个节点可以适当购买理财产品。“因为到了明年一月份,理财产品的收益就不好说了,虽然年前银行为了迎春,也会有‘开门红’,但力度可能不如现在。”
  业内人士判断,从长期来看,银行理财收益率下降可能性较大,建议投资者在此番收益小高峰中选择中长期产品提前锁定收益,给自己年终“加奖”。
  同时,随着大众理财能力逐步提升,市民在关注收益率的同时也更加关注风险。银行推出高收益理财产品的同时,也强调并不保本,“理财产品的风险一般分为低中高,个人可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来购买。”上述理财经理表示。“银行当前发行理财产品的成本大约在4%的水平,如果银行给出投资者4%以上的收益,基本上属于不赚钱赚人气的做法,目的是为了吸引客户,回笼短期资金去匹配长期的资产。”上述理财人士提醒,近期随着债务违约事件增多,银行理财资金的投资也面临一定的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