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于无声处听有声
时间: 2016-11-23 文章来源: 投资快报
2017年金融市场两大猜想。猜想1:债务扩张速度收敛,模式多元化。预计2017年社融增量16.4万亿(余额增10.7%),通道约束和监管下,新增信贷规模12.2万亿(余额增11.5%);资金流向与融资模式将更加多元化,主要包括:(1)信贷中的消费金融;(2)金融市场业务中的交易型业务;(3)低波动、稳定回报的权益产品。猜想2:资产管理业务依托跨市场资产-资金联动特征,驱动金融机构跨市场经营步入深水区,商业银行将:(1)增加净值型产品规模;(2)增加权益资产配置;(3)尝试投贷联动;(4)增加多元牌照经营等。
资产负债表:资产配置成为主逻辑。(1)报表规模上,资本和MPA对报表规模扩张不产生压力,仅约束稍显激进的中小银行、以及表外理财,预计2017年广义信贷增长10%。(2)资金端亟需提升核心负债能力,宽松流动性环境在2017年或将微调,期限错配压力导致部分银行亟需增加核心负债。(3)资产端提升配置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预计贷款将向消费信贷、新兴产业等倾斜,投资结构由“持有”转向“交易”,同业业务则回归流动性管理本源。
利润表:分化成为主基调。1、价稳量平,预计2017年净利息收入增长或由负转正至5%附近,净息差将受到三方面影响:(1)利率政策变化;(2)债务置换推进对资产端的压力;(3)流动性环境,预计2017年息差小幅下降10BPs至2%。2、预计2017年非息收入增长10%,对收入贡献度提升至约31%,2017年增长点变化如下:(1)传统手续费业务放缓;(2)投资收益和综合化经营贡献增加,倒逼银行加快牌照获取。3、预计上市银行收入增速分化加大,中小银行增速约10%。
信用风险上行曲线扁平化。1、风险现状:账面数(不良率)平稳,预计2016/17年末不良率分别为1.8%/2%;潜在压力缓释中,2016年中期(关注+不良)率5.3%、逾期率2.8%、拨贷比2.7%,表明2017年仍是信用风险化解期。2、多元渠道推进处置,包括资产证券化、债转股、清收核销等,预计2017年核销规模下降至4000亿,但在拨备覆盖率监管、盈利增长、风险应对的三重目标下,信用成本保持在1.1%左右的高位。2015-17年是风险缓释期,存量风险因素在暴露中化解,预计风险变量在2017年不再成为负面因素,风险预期总体平稳。我们认为,解决长期问题的债务模式调整,才是真正改变风险预期的因素,2017年是验证期。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金融环境恶化对银行经营的挑战;出现系统性债务风险。
投资策略:盈利低基数下恢复增长,行业投资延续配置思路,积极寻找个股价值。
预计上市银行2017年净利润增长5%左右,其中大银行增3.74%、股份行增8.51%、城商行增13.09%。银行板块配置价值继续体现,一方面是权益市场回报率仍具备相对吸引力,另一方面是长期投资者增加,青睐低波动、高分红板块。银行间分化将加大,资产负债表结构、利润贡献要素和经营能力的差异开始体现。我们选股逻辑如下:(1)成长性乐观,即财务表现优异、管理策略清晰积极、资产负债表联动能力强;(2)盈利稳定性强,即资本充足和风险应对能力强。投资组合为:招商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建设银行,关注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和上海银行,此外
也建议积极关注港股的招商银行H、建设银行H和光大银行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