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四大国行集体“过冬” 银行要消失了吗?

时间: 2016-11-15  文章来源: 时代周报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近期发布报告将2030年的零售银行业称为A Disaggregated industry,其实,这样的论调两年前已经成为互联网大佬染指金融业的进军号角,马云就公开宣称:“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来改变银行。”
  现实似乎也在鼓噪这样的情绪:根据16家A股上市银行陆续披露的2016半年报,有9家出现人均薪酬下滑,国有四大行皆在其中,“宇宙第一”的工商银行更是跌破人均10万元/年;民生、华夏和平安等知名股份制银行的同比下滑幅度都达到两位数;招商裁员7768人,减幅达10.2%,减员数量和幅度都高居首位,紧随其后的民生减员1046人,成为既降薪又裁员的代表。专家判断,银行业必须做好过冬的准备。
  公众的不满更是由来已久:银行出现在生活的每一个关键时刻,却鲜能满足预期。换句话说,大家觉得从银行借钱很难,表情冰冷、条件苛刻外加手续繁琐。因此,毕马威报告试图为人类提供另外一种可能——Enlightened Virtual Assistant(EVA,智能虚拟助手),集人工智能、数据分析、语音认证、API和云存储等先进技术为一体,类似于升级版siri,搜集用户的健康、支付、偏好、社交媒体等数据,主动挑选时机与用户沟通、推荐资产管理服务并解决其他金融需求。报告还以Apple Pay、Paypal、Amazon和Uber为例,声称这些互联网品牌将开发出更加多样化的线上金融功能,逐步取代实体银行的市场地位。
  这种技术颠覆的观点很容易赢得大众的认同,不过,天真地以为技术增量会迫使银行消失,未免言之过早,并低估了银行在整个金融系统中的基准作用。
  到目前为止,互联网机构引以为豪的在线金融产品,除了操作简单、体验便捷和授信宽松的优势外,其余仍停留在复制银行业务逻辑并升级为线上版的思维窠臼中。实质的创新突破并不容易,首先,银行是一个资金运作的体系,个中游戏究竟如何玩,外行人易见不易解;在银行内部,不同定位、不同角色的知识体系也很不相同,各个岗位互相配合,才形成一个复杂精密的系统,想完全吃透,非朝夕可为,实际操作更有难度;其次,银行是国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核心环节,宏观调控这盘大棋局中就有商业银行管控的诸多巧手,哪些事情只能由银行来做,并非一时间可以完全放开。面对这样的政策壁垒,与其奢谈突破,不如认识其限制的合理性,况且一旦让线上金融机构扮演类似的角色,原有优势可能会丧失殆尽。
  银行究其本质是一间企业,却不能纯粹以个体客户需求为导向。如果说整个金融市场是艘穿行于风浪中的大船,银行就是压舱石;作为普通的社会成员,我们希望这块压舱石审慎、保守地呆在原地。尽管如此,银行业已经开始主动迎合变革浪潮:将传统网银由封闭状态改造为开放的生态圈模式,上线各种移动端和场景式APP;在备受关注的区块链技术上,国内银行也开始逐渐意识到在建立数字货币标准上抢抓话语权的重要性。总之,财力雄厚、内控成熟的银行一旦意识到先进技术的助推作用,崛起的加速度可能会大于更加轻盈的互联网机构。
  毕马威报告似乎忽视了银行业数百年来积淀的雄厚业务基础,未来传统商业银行更可能和互联网机构形成和合共生的状态,谁也不会代替谁,他们彼此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