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解难题 转型催生新活力
时间: 2016-11-04 文章来源: 经济参考报
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幅17.48%,较全行贷款平均增速高出2.86个百分点;贷款户数同比新增超1100户;申贷获得率提升0.95%……今年以来,在全国银行业经营承压、不良率攀升的背景下,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下称“四川中行”)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中小企业力度加强,资产质量逆势提升,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撬动供给侧改革上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中小企业是最具市场活力的角色之一,在拉动经济增长、吸纳社会就业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企业规模小、效益不稳定、抗风险能力弱等原因,银行贷款的投入多、风险高、收益小,一般银行轻易不愿涉足。在当前我国经济面临复杂形势的情况下,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努力破解中小企业筹资难题。作为四川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四川中行将企业发展融入国家战略之中,深入推进金融创新和业务转型,体现了国有大行着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服务实体经济的责任与担当,成功实现了“大银行”与“小企业”的无缝对接,互利共赢。
企业提速、银行提质
金融创新促“共赢”
成都国科海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科海博”)是一家专注于行业信息化及相关产品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轻资产、高技术的特征比较典型。公司初创时,产品研发、引进人才、租赁办公场地等需要大量资金,由于缺乏抵押资产等原因,公司遭遇融资难题,发展面临困难。“四川中行是第一个为我们提供贷款服务的银行,他们采取‘科创贷’、‘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等方式,给我们一次性发放充足贷款,有效缓解了我们公司初创时的融资难题。”国科海博董事兼财务总监凌婷秋说。
从最初授信百万元到后来授信数千万元,在四川中行资金的扶持下,国科海博步入发展快车道:2014年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正式挂牌;2015年总资产超过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亿元,利润率达近30%。凌婷秋表示,“中行参与了我们最关键时期的成长过程,陪伴我们一同成长。”正是有了初创时的不离不弃和多方位支持,国科海博与四川中行建立起坚实而稳定的信任基础,如今日趋发展壮大的国科海博,已经成为四川中行的忠实客户。
国科海博只是四川中行服务中小企业、银企共赢发展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四川中行已经累计为上万家中小企业客户服务,累计投放贷款超千亿元;中小企业不良余额较年初减少1亿余元,不良率较年初下降0.66%,实现了不良率、不良额的“双降”。在中行资金“血液”浇灌下,成千上万户中小微企业抵御住了经济周期带来的冲击,得以继续发展壮大。
产品、流程、模式“再造”
结构改革显成效
“越是在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困难的时候,越是考验银行前瞻能力、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时候;越是社会有所需的时候,越是银行应有所为的时候。” 四川中行行长郑国雨表示。近年来,四川中行将发展中小企业业务提升到重要战略地位,充分发挥自身国际化、多元化、综合化优势,加大资源配置力度,单列信贷计划,优先保证中小企业信贷需求;同时,严格落实风险责任,主动实施差异化风险管控措施,实施“一户一策”管控方案,有效防范控制贷款风险。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四川中行不断推进业务创新、渠道创新、流程创新、产品创新,从金融服务供给端进行改革。目前,四川中行建立了由“信贷工厂”模式、金融合作模式、村镇银行模式组成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品牌;积极创新担保方式,先后开发了应收账款、供应链、存货抵押等多种风险缓释方式;结合中小微企业经营特点,主动适应市场变化,确立了一系列中小企业特色金融产品,研发推广了“中银网络通宝”、“科创贷”、“中银税贷”等系列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融资需求;开创微型金融商业模式,采用贯穿贷前、贷中及贷后的全流程风险控制,有效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风控难题。
同时,按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四川中行在资金投向、发展理念等方面全面转型,加大对新市场、新产品、新业态等新经济领域的投放力度,在促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方面实现了“三个转型”:经营理念从简单依靠当铺式发展向经营和驾驭风险转型;行业投向由主要依赖传统制造业向轻经济周期的养老、教育、医疗、高新技术、环保等民生产业领域转型;产品服务由主要依赖授信业务向全产品服务以及投行、现金管理等综合服务转型。
四川中行中小企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创新转型等系列改革举措,我们对中小企业金融需求做到了及时响应和高效推进,信贷投放做到“短、频、快”,从收集企业资料、上报到贷款发放,时间控制在两周左右,能够更及时满足企业需求。”
“跨境撮合服务”
打通企业“走出去”壁垒
11月3日至14日,第十六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在四川成都隆重开幕。其中一个精彩篇章备受瞩目:中国银行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德国工商大会联合举办“中德中小企业跨境投资与贸易洽谈会”。据悉,该洽谈会已被纳入“中德经济合作联委会”活动范围,成为中德两国商务经济往来的平台。
11月3日下午,在“中德中小企业跨境投资与贸易合作洽谈会”现场,一场别开生面的“相亲大会”如期上演。来自德国的100余家企业及国内300余家中小企业参加了“一对一”、“面对面”洽谈。现场洽谈桌座无虚席,洽谈气氛十分热烈。据了解,此次活动中方客户主要通过中国银行自身渠道、四川省商务厅和“政府+银行+园区”联动营销形式进行招募。德方客户则通过汉诺威会展公司、德国工商大会、中行法兰克福分行、在川德资企业进行招募,参与行业包括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汽车制造、生物医药、进出口贸易六大领域。
为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交流沟通平台,此次洽谈会创新打造了“1+4”会场布置模式。除主会场外,还设置了德国企业展示区、四川企业展示区、自由洽谈区、视频对接区等分会场。中德两国企业家通过展板、播放宣传片、现场演讲等形式展示企业技术、产品、业务优势及发展愿景。视频对接服务则为未能到场的中德企业创造了“足不出户、服务到家、全球对接”的洽谈机会。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推进,为中小企业‘走出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作为四川地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资银行,四川中行一直致力于推动川企与境外企业的交流与合作。”郑国雨行长表示。
据悉,中国银行在全球47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分支机构,机构覆盖了1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全球超过3亿个人客户、260万家公司客户和1600家金融机构客户。2014年,中国银行创新推出了全球中小企业跨境撮合服务模式,实现了全球资源、市场、技术、资金的互联互通。目前,中国银行已在五大洲举办了27场这样的跨境撮合活动,70个国家和地区的万余家企业参加,达成合作意向5000余项,涉及进出口贸易、技术交流和投资并购,大量国内外中小企业通过中国银行的跨境撮合服务来到中国,走向世界。
作为中行系统内开启跨境撮合平台先河的四川中行,以搭建信息库、客户配对、网上相亲、对接面谈、现场考察、金融服务于一体的“六步走”流程,降低了四川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门槛。目前,四川中行先后承办了中法、中波、中德等中小企业跨境投资与贸易合作洽谈会,累计近千家中小企业参会,达成合作意向200余项。
郑国雨行长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完善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新途径和新方式,在融资模式上提升中小微金融服务便捷性,在产品创新上拓展中小微金融服务普惠度,在特色打造上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新常态,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让更多的创业创新型小微企业实现跨越发展,推动新常态下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切实担当好社会责任,努力成为最好的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