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银行业亟待向信息中介转型

时间: 2016-10-31  文章来源: 经济参考报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近日发布报告称,到2030年,传统银行及其服务可能消失。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金融脱媒进程加快、金融科技创新等因素综合影响,今年以来我国银行业盈利能力持续下降,经营转型已是迫在眉睫,而从信用中介向信息中介转变,或是未来银行业经营转型的方向。
  当前我国银行业经营面临30年未有之变局。从宏观经营环境分析,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战略转型进程,新经济增长动能仍在培育,信贷资金布局既不易清晰把握方向也存在较大风险,同时也遭遇直接融资方面巨大的挑战;利率市场化导致存贷利差失去制度保护,全球范围内较长时间内低利率环境也将进一步压缩银行业净息差水平,传统上依赖贷款规模驱动的经营模式不可持续;我国银行业尚未完全经历完整经济周期冲击,表内外资产质量劣变风险仍将持续释放,资本损耗和流动性压力将有增无减;虽然公司治理机制建设初步建立,但业务扩张与风险控制容易失衡,同业业务、表外业务、理财业务很可能成为连接影子银行风险的通道;手机银行、网上银行服务的兴起,传统银行经营网点存在的必要性显著下降;随着大数据、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的深度融合,银行独占企业经营状况信息的优势正面临互联网平台的强有力挑战,银行产品与服务易于模仿,进一步削弱了传统银行信用中介的功能。
  从信用中介向信息中介转变,可能会是未来银行业经营转型的方向。传统上认为,银行是从事期限转换和信用转换的中介机构。但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发展和应用,由银行充当信用中介的必要性显著下降,拥有丰富数据信息的互联网电商平台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替代了银行信用中介的职能。即便如此,传统银行依然掌握了巨大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已经发展出相对成熟的信用风险技术,无论是充当信用中介还是信息中介(服务于资金撮合交易),这都不可或缺,为银行从信用中介向信息中介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说:
  一是确立银行信息化经营管理发展战略。降低基于信用中介存贷利差收入的依赖,提高基于信息中介服务收入的比重,广泛应用大数据技术,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服务。二是有效整合客户信息。建立统一客户信息管理平台,加快客户信息标准化处理,推动大数据技术应用和模型开发,形成客户完整风险视图。 三是深入挖掘客户信息价值。通过模型筛选客户,确定客户风险等级和融资价格,利用大数据模型努力实现贷款风险的在线监控和实时预警。四是加快建设互联网金融平台,适应客户信息深度整合与测度需求,对金融机构组织机构进行再造,对构成金融产品与服务的要素进行重新整合,主动提供基于银行信息优势的产品,包括P2P服务等。 当然,银行职能转变不能改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本质。传统银行产品与服务消失,经营网点关闭,并不意味着银行业就要成为“21世纪的恐龙”,银行业在未来社会仍有广阔发展空间。应该看到,传统银行从信用中介向信息中介职能发展,将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扩大对小额、分散融资需求的服务,契合普惠金融的需要。同时,大数据下信用风险分析监测能力的提高也将降低整个金融体系运行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