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银行净利报捷不良放缓
时间: 2016-10-31 文章来源: 北京商报
随着昨日最后四家银行的财报出炉,今年21家在A股上市的银行三季报已悉数亮相。引人注目的亮点颇多,既能看到下半年刚刚上市的五家银行“新兵”颇具爆发力的增长数据,也能看到发展平稳的银行“老兵”对不良攀升势头的控制表现。整体来看,各家银行在资产规模、净利润增速和不良率等方面各有亮点,但也有一些指标出现了滑坡。盈利能力依旧惊人
净利润增速持续放缓是上市银行近年来不得不面对的局面,这一趋势能否在三季报被打破,投资者自然十分关心。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后得出,今年前三季度,21家上市银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0707.86亿元,按照365天算,日均利润为29.336亿元,盈利能力依旧惊人。
从净利润规模来看,五大行仍然居于霸主地位。三季报显示,工行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227.9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0.46%。建行、农行和中行分别以1938.35亿元、1541.75亿元和1515.58亿元位列二、三、四位,交行以525.78亿元位居末位。增速方面,中行以2.48%的净利润增速领跑,其余四家银行的净利润增速均在1%左右,建行、交行、农行、工行的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19%、1.03%、0.52%以及0.46%。
净利润规模方面,股份制银行处于第二梯队,其中,招行仍是最赚钱银行,净利润增长最多。截至三季度末,招行、兴业、民生、浦发和中信分别为521.42亿元、439.82亿元、391.63亿元、406.82万亿元和345.43万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7.51%、6.70%、2.05%、9.47%和4.91%。
不良率减缓
对于银行目前普遍较为“头疼”的资产质量问题,各行都不约而同地加大了风控和核销力度。例如建行在三季度末不良贷款余额1797.2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56%,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民生银行也强化了资产质量和风险管理,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力度,截至期末,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7%,比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光大银行的不良率比去年末下降了0.1个百分点。此外,农行、贵阳、平安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都与过去一段时期保持持平。
有的银行虽然不良率出现了攀升,但幅度已经明显放缓。例如交行,截至报告期末,该行减值贷款余额为人民币613.74亿元,较年初增加人民币51.68亿元,同比少增46.90亿元;减值贷款率为1.53%,较年初微升0.02个百分点。“资本质量基本稳定”是出现在许多银行报告中的一句话。不过,三季报显示,工行、建行拨备覆盖率跌破150%的监管红线。
股份行座次洗牌
以资产计,国有大行中,有两家银行突破了整数大关,一家是资产总额突破20万亿元的建行,另一家是资产总额超过8万亿元的交行,两家银行的资产总额分别为20.5万亿元和8.01万亿元。而国有大行中的“排头兵”依然是工行,资产总额为23.65万亿元。
按照资产规模来统计,股份制银行的座次则被再次洗牌。截至今年前三季度,兴业银行依然以5.82万亿元的规模蝉联股份制银行冠军。第二名是“黑马”民生银行。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民生银行资产总规模达5.64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2万亿元,增幅24.68%。值得一提的是,在6月末时,民生银行资产规模已逼近招商银行,彼时两者相差仅为2800亿元。而2015年的头名招商银行,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资产规模为5.56万亿元,与浦发银行几乎并列为股份制银行的“老三”。
而今年新上市的江苏银行、贵阳银行、无锡银行(600908)、江阴银行(002807)、常熟银行(601128)首次加入三季报披露大军,也成为今年上市银行业绩报告的一大亮点。相比国有大行和股份行,这些城商行或农商行的资产规模就颇为“袖珍”。
优化结构的未来之路
在2015年,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存款利率上限放宽、存贷比监管取消等多重因素叠加,导致银行利润增速放缓,资产质量压力持续,资产负债稳步增长。此前,就曾有业内人士预计,2016年乃至未来更长一段时间,银行仍将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净利润出现滑坡的江阴银行(002807)在其三季报中就坦言,整体宏观经济形势不佳,企业经营环境变差。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服务部主管合伙人梁国威也表示,从趋势上看,中国银行业的盈利增长持续面临压力,大中型银行个位数增长成为常态,除个别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只有城商行仍能普遍维持两位数增幅。上市银行需酝酿新的增长动力。
但整体来看,银行经营风险相对可控,且利好的是,银行负债业务更趋主动性和多元化,资产业务更注重结构调整和策略创新。例如平安银行三季报显示,年内资产配置策略上,增长的主要驱动项已从债券投资逐步转向贷款;且除了加大核销和清收力度,为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平安银行也着重地在优质客户和优质项目上加大了贷款投放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