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表外理财进MPA考核 影响几何?

时间: 2016-10-26  文章来源: 财联社
  编者按:表外理财业务纳入广义信贷测算,这对中小银行的影响比大银行更大;目前还没有出细则,后面还要看执行情况,而且控制的是增速,而不是绝对规模,也不用过分悲观;但政策的出台显示央行和监管层对金融资产价格泡沫非常的警惕,金融机构无序扩张的态势在之后受到政策打压的方向越来越明确,信号意义更重要。
  10月25日,市场传出一份理财监管的文件,《关于将表外理财业务纳入“广义信贷”测算的通知》。涉及的主要内容是要扩大MPA考核中对于广义信贷的统计范围,在原有各项贷款、债券投资、股权及其他投资、买入返售资产、存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款项等五个项目的基础上,增加表外理财资金运用项目。对此,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投资者关注:
  一、表外理财纳入MPA考核,中小银行受监管压力较大。
  根据6月理财中报的数据,理财余额总量达26.28万亿,年化增速约在40%左右;而考虑监管的新增量是表外的理财资金,在扣除配置中占比约18%的现金以及银行存款之后,还有近21.5万亿。在剩下的理财资产配置中,主要为占比56%的债券投资和货币市场工具以及16.5%的非标投资。
  根据MPA的具体要求,”对于全国性重要性机构而言,广义信贷增速与目标M2增速偏离不超过20个百分点则为60分,若超过则为0分;对于区域性重要性机构,为不超过22个百分点;对于普通机构,为不超过25个百分点“;具体来说,对于多数全国性银行而言,以年初13%的M2目标值估算,广义信贷增速需控制在33%以下,由于中间没有过渡值,这一要求属于刚性指标,为了不降级银行会尽力达成。
  在表外理财列入考核之前,根据信贷收支表的数据大致匡算,大型商业银行的广义信贷增速距离监管红线距离较远,而中小银行,受到债券投资以及非标投资高快速发展的影响,面临的监管压力更大。从银行理财规模增速来看,城商行6月末较年初增长高达21.82%,股份制银行增长9.89%,国有大型银行增速最慢,为3.81%。两者综合看下来,预计中小型银行受新规所带来的MPA考核压力更大。
  二、监管趋于严格,对债市的影响如何?
  从政策本身来看,由于大行受影响较小,小银行受影响较大,但大银行在市场中的份额占比更高,而且文件自9月底已经开始下发,但目前细则并没有出,看起来实质影响不大,不过政策的影响仍然偏利空,政策的出台显示央行和监管层对金融资产价格泡沫非常的警惕,金融机构无序扩张的态势在之后受到政策打压的方向越来越明确,而且不是在口头上,已经开始坐实。
  除此之外,中短期内,资金利率偏高使得市场的定价体系比较混乱,叠加上政策的冲击,和市场的情绪脆弱,收益率可能会有进一步的上行。接下来需要关注外汇市场和资金利率的走势,资金面宽松后,市场的情绪将明显缓和。
  不过从中期来看,我们认为决定利率债走势的仍然是基本面,政策打压房地产和控制金融机构扩张对经济基本面形成不利的影响,而且理财扩张放缓之后,资金回流银行间市场最终有助于无风险利率下降,利率债市场通过下跌释放风险,中期的投资价值将更好,从中期的角度,不建议投资者过于悲观,投资者可以择机加仓。值得担心的是估值水平比较高的中低评级信用债,这部分债券的泡沫较大,在去杠杆的过程中,未来会有更多的压力,这也是我们下半年以来一直强调的。
  值得提醒的是,从10月份以来,资金市场收紧和监管政策出台之后市场的表现,更加体现出金融机构在负债端管理和信用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关于这点,我们一直在多个报告中提到过,比如《不仅仅是资产,负债端的问题也越来越重要。》等。
  三、更值得关注的是套利空间下降,体系面临重构,债市中长期格局的变化:
  在过去的多个报告中,我们一直认为金融监管政策是影响债市的重要变量,因为其可能会影响到“钱多“的逻辑,从而改变当下市场提估值和博弈气氛浓厚的格局。更具体的来说,根据我们在《浅谈金融加杠杆(债市)的几个层次》中的分析,目前看到的情况是,监管套利的空间在下降,而货币市场的走势,显示套央行利的空间也越来越小,目前只有实体经济的刚兑在维持,未来这个套利机制也很可能被打破,整体来看,金融加杠杆的体系在松动。
  由于金融加杠杆体系下,债券资产提估值(信用债)和博弈(利率债)的现象特别明显,体系的动摇,意味着债券投资在中长期内要回归基本面,而从估值驱动回归到基本面逻辑,对投资者的负债端管理和信用风险定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参考《买债的逻辑,换个角度看问题》)
  就整个体系而言,信用债的泡沫比利率债要更为明显,在去杠杆的环境下,信用利差的走扩和信用市场的分化将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