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独家|央行召集17家银行就房地产调控开会

时间: 2016-10-13  文章来源: 财新网
  央行出手了!信贷政策有了明确指导方向,控制住房信贷成为关键词。
  财新记者从多家银行高管处获悉,10月12日下午,央行召集5家国有大行及12家股份制银行高管及个贷、资产负债部门总经理,召开商业银行住房信贷会议,传达房地产调控的会议精神。央行要求各商业银行理性对待楼市,加强信贷结构调整,强化住房信贷管理,控制好相关贷款风险。
  这轮楼市上涨跟银行贷款冲动有关。自3月以来,房价上涨迅猛,按揭贷不断放出天量。据财新记者了解,9月按揭贷增速仍然很快,10个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的按揭贷占到了总按揭贷款的40%,风险急速集聚。
  多位银行高管对财新记者表示,房价上涨过快,确实对金融稳定、金融安全带来考验,容易造成产业空心化,甚至影响到社会的长远发展。
  此轮房地产调控政策是否有效,变量之一在于信贷政策。目前看来,针对楼市“疯牛”,监管部门选择加强住房金融宏观审慎管理。
  据财新记者多方了解,监管部门将加强对金融机构住房金融业务的监督检查,加强对银行自律机制的指导,加强宏观审慎评估(MPA)的约束等,以约束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至楼市。
  从国庆期间16个“热点城市”出炉的调控政策看,目前这些城市已经提高了首套房和二套房首付比例。“首套房比例完全应该提高,之前首套房首付比和二套房首付比差别太大,有了套利的机会。为什么老百姓离婚呢?就是利用首套房政策优惠。”一位监管人士对财新记者说。
  据财新记者了解,下一步,各地利率自律组织机制也将发挥作用,热点城市的按揭贷利率不排除会上升。这是因为,在今年楼市上涨过程中,部分地区银行曾按揭贷利率竞相下浮,有点恶性竞争的情况。目前,各地按揭贷利率基本是基准利率下浮20%甚至更多。
  在新增贷款投放上,据财新记者了解,目前监管不会直接做出比例限制,但总要求是新增贷款不能过多投到房地产上,放缓住房信贷增速,引导资金进入到实体经济中。“现在监管也只能予以劝说,银行也会听,但不是100%听。”前述监管人士说。
  据苏宁金融研究院统计,今年3月以来,居民贷款取代企业贷款,在银行新增贷款中占据完全主导地位。今年的 3月至8月,居民部门新增贷款六个月累计高达3.48万亿元,其中以住房按揭贷款为主的中长期贷款为2.97万亿元,同期企业贷款累计仅为1.06万亿元,不及居民新增贷款的三分之一。
  发力按揭贷,是银行在经济下行期的逆向选择。“银行不是选择做什么,而是选择不做什么,导致只能做什么。”一位股份制银行相关人士对财新记者说。因此,也有银行人士指出,银行可能会表面上让按揭贷规模降下来,但可能通过消费贷等其它途径放出资金,最终还是流向了楼市。
  “政策的导向会决定资金的流向。当有利益可图的时候,资金会绕道到房贷市场;当资金没有暴利的时候,资金会找到方向。”一位银行副行长对财新记者表示,不可否认,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但目前国家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下了决心的,商业银行发展的方向要政府的导向一致起来,“可能银行还是要醒醒,研究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向到底在哪里,事实上衣食住行就有太多市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