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金融业亮眼八月IPO市场

时间: 2016-09-26  文章来源: 国际商报
  投中研究院最新报告显示,8月份IPO数量与募资规模均创下自去年12月以来新高,共33家中企完成IPO,同比增长7.25倍;募资规模353.1亿元,同比增长2.86倍。投中研究院助理分析师王玥瑾分析指出,8月份完成IPO的企业大多来自A股市场,占总量的90.91%,金融业表现突出;港股市场大额IPO则愈发倚重基石投资者。
  IPO数量规模翻倍增长
  投中信息旗下金融数据产品CVSource统计显示,8月份共有33家中企完成IPO,同比增长7.25倍;IPO募资规模为353.1亿元,同比增长2.86倍。与前月相较,8月IPO数量持平,但融资规模显著增长,环比上升42.44%。
  从交易板块来看,8月份完成IPO的中企板块构成存在显著差异。7月有13家来自A股市场,19家来自H股市场,1家于新加坡交易所上市;8月则有30家来自A股市场,占当月IPO总量的90.91%,仅3家来自H股市场,其他海外市场“轮空”。就募资规模而言,上交所以219.64亿元高居榜首,港交所主板尽管只有光大证券1起IPO,但其募资规模高达73.69亿元,位列第二。
  从募资规模看,10亿元以上募资规模的企业有5家,其中金融业3家,文化传媒行业和电信及增值行业各1家。募资规模前三位IPO均来自金融行业:光大证券位居榜首,江苏银行、贵州银行以72.38亿元和42.45亿元分列第二、三位;中国电影IPO募资规模41.66亿元,居第四位;电信及增值行业的广西广电(600936)以14.4亿元的募资规模居第五位。
  研究显示,各细分行业间募资规模差异较大,金融业IPO募资规模以占比53%位居首位;文化传媒行业及制造业分居IPO规模二、三位。8月所有中企IPO募资规模最大的三起均来自金融行业,分别为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的光大证券和在上交所上市的江苏银行、贵州银行。从数量上看,制造业与化学工业居前两位,其次为文化传媒和IT等行业。
  从地区来看,8月份上海以93.61亿元的募资规模居榜首,这同样得益于光大证券在港IPO。江苏、北京地区分别以87.83亿元、53.65亿元的募资规模分列第二、三位。贵州、上海的平均募资规模居前二位,其中贵州以42.45亿元位居平均IPO规模榜首。就IPO数量而言,广东以8家IPO数量居首,江苏和上海紧随其后。
  A股IPO数量规模再摸高
  “8月份A股IPO数量与募资规模均创下去年12月IPO重启以来的新高,金融业表现尤其突出。”王玥瑾表示。
  投中数据显示,8月共有30家中企成功于A股市场完成IPO,环比增长1.31倍;募资规模278.23亿元,环比增长4倍,占中企IPO募资总额的78.8%。“8月IPO数量与规模均显著增长与IPO审核提速密不可分。”王玥瑾分析称,其背后原因首先是当前积压的排队企业数量过多,监管层面临一定放行压力;其次,在经过一轮严格审查之后,当前排队企业具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进行适当提速的能力,可使市场回暖;再有,当前市场运行较为平稳,对新股发行提速可能带来的波动承受力较强。因此,当前是适度提升IPO发行速度的较好时机。值得注意的是,新一轮银行股IPO重启也是IPO募资规模显著增长的原因之一。8月募资规模前三位均为金融业IPO,其中两家于A股市场上市的均为银行股,分别为募资72.38亿元的江苏银行和募资42.45亿元的贵州银行。
  王玥瑾认为,IPO提速存在一定的必然性,毕竟股市的首要功能是融资,并非只是交易功能,面对大量积压的排队企业,为维护股价而一直放缓新股发行节奏不利于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反而会阻碍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的有效联结。同时证监会表示,对IPO的监管将会越来越严格,近3年发行部共否决了34家IPO企业,其中今年上半年否决了7家。
  港股大额IPO倚重基石投资者
  “8月份H股市场IPO活跃度骤降,IPO数量与募资规模均出现回落态势。”投中数据显示,8月港股市场仅3家中企IPO,相比IPO活跃的7月份,H股IPO数量环比下降84.21%;募集资金74.87亿元,环比下降59.48%。全球资本市场上中企IPO募资规模10亿元以上的5家企业中,仅1家于港交所上市,但其中包含了8月募资规模最大的一起IPO,即光大证券。
  8月18日,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共发行6.8亿股H股,发行价格为12.68港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86.224亿港元。其中,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作为基石投资者共认购458450400股股份,占此次发售总数的67.42%,高于7月份东方证券基石投资者47.02%的认购比例。“可见近来港股大额IPO愈发倚重基石投资者。”王玥瑾指出,基石投资者主要指一些一流的机构投资者、大型企业集团、以及知名富豪或其所属企业,在IPO之前承诺以发售价格(签订协议时未知)认购发行企业一定数量的股票,可视为提供给市场的较有公信力的参考。
  然而,由于基石投资者认购的股票存在流动限制,如香港市场对基石投资者认购的股票有6个月限售期,因此过多依赖基石投资者容易影响市场的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