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行业专题研究:银行参与PPP:态度、模式和问题
时间: 2016-09-21 文章来源: null
本报告导读:
银行参与PPP 态度积极,实践起来仍较为审慎;模式选择上主要考虑未来现金流的安全稳定;现存问题包括好项目少、退出机制不明等,正日益完善。
摘要:
政府融资方式逐渐优化
地方政府需要满足城镇化趋势下市政服务的建设需求,和经济下行期的基建托底需求,在存量债务已然高企的背景下面临一定的融资压力。从2009年的信贷狂潮至今,地方政府的主流融资方式历经平台贷、城投债、非标、地方政府债,直至最近风生水起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地方政府的融资方式在往更可持续、更有效率的方向逐渐优化。
银行参与PPP 态度积极,操作审慎
1. 银行态度积极。资产荒背景下,银行流动性充裕但可配置的优质资产不多。目前银行相对优质的资产中,平台融资和房地产开发融资因为存量较高且受到监管约束,银行边际审慎。而PPP 作为一种信用良好、收益稳定的类固收资产品种,银行的参与态度比较积极,实践起来较为审慎。
2. 项目识别重点关注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PPP 项目的准入考量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①项目本身的合规性;②项目的投资回报模式,银行比较青睐政府付费和可行性缺口补助模式;③项目所在区域政府的财政状况。
地方政府的负债率(负债/GDP)、债务率(负债/财政收入)和财政收入水平要达到特定标准,然后要能通过财政承受能力论证。
3. 参与模式较为多样,关注现金流的安全稳定。模式一是作为社会资本方直接参与PPP,模式二是通过为社会资本方及其股东、项目公司提供资本融资或项目融资间接参与。除了项目贷款是传统的对公信贷,其余方式理财资金也可介入。还款方式上,一般由政府付款给项目公司,项目公司再向基金分红。最后可能由政府指定机构回购基金份额来实现银行退出。
4. 存在的问题。①存在地方财政悖论。财政压力大的地区对PPP 的需求更大,但也更难满足银行的项目准入要求;②优质项目不多且金融机构资金成本竞争激烈;③项目期限较长,有待完善退出机制提高银行积极性。
行业观点
在遭遇资产荒、风险偏好下降背景下,银行基本面“相对美”驱动上半年板块走出了一段配置兼博弈性行情,预计下半年这一态势仍将延续。我们认为坏账未到真正拐点、基本面仍将承压,维持行业中性评级。建议按照配置和博弈两条主线选股:配置思路首选高股息率的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博弈思路首选高贝塔的宁波银行和南京银行。
风险提示:经济持续下行,不良未到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