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解剖银行不良新趋势:压力缓释 中西部风险开始暴露

时间: 2016-09-06  文章来源: 腾讯财经
 不良资产持续暴露,银行加大处置力度之后,银行业面临的压力有所缓释,部分银行不良增长势头被遏制。此外,不良资产集中区域,也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是2016年上半年银行业绩报告透露出来的新趋势。
  截至8月31日,上市银行2016年上半年业绩已悉数披露完毕,腾讯财经梳理了16家A股上市银行的业绩报告,剖析银行资产质量的现状与趋势。
  不良增速放缓甚至掉头
  与前两年银行不良持续“双升”(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不同的是,2016年上半年银行业不良增速明显放缓。这与银监会此前公布的不良增长趋势基本一致。银监会的季度数据显示,银行业第二季度不良率环比持平,结束“11连升”。
  腾讯财经梳理发现,16家上市银行中,工行、建行、交行、平安、中信、光大、宁波七家银行第二季度的不良率环比(跟第一季度相比)持平或者降低;此外,中信、光大、宁波三家银行的不良率,较之2015年末也略有下降。
  其中,“宇宙行”工行的降幅较大,截至6月末,工行不良贷款余额1963亿元,较一季度末减少 83.56 亿元;不良贷款率 1.55%,较一季度末下降 0.11个百分点。这也是该行连续13个季度以来首次出现“双降”局面。
  从不良上升幅度来看,大部分上市银行2014年末的不良贷款率仍控制在1.2%之内,而到2015年末已经普遍超过1.50%。而2016年上半年的升幅,基本控制在0.1个百分点之内,甚至更低。
  至于不良增长趋缓的原因,除了前期不良暴露充分,银行加强信贷风险管控之外,还有银行加大处置力度,和进一步消耗拨备两大因素。
  上半年银行普遍加大了不良处置力度。以四大行为例,上半年工行共核销不良426亿元,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农行共处置超过600亿元不良贷款;中行上半年共化解高风险不良贷款679亿元,同比增加163亿元,接近2014年全年化解的规模。
  另外,通过消耗前期拨备,来减缓银行加大不良处置对利润造成的冲击,客观上也为缓释不良创造了条件。据腾讯财经梳理,16家上市银行中,有9家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中行、建行、交行、中信、光大、民生6家已经逼近150%的监管红线,工行则降到了143%。
  工行董事长易会满认为,在当前经济放缓、结构调整阵痛期的大环境之下,银行通过适度的释放拨备资源,加大处置不良贷款力度,这是稳健经营的正常举措,也是践行拨备覆盖率以丰补歉、逆周期管理的理念。
  (注:括号里为变动幅度,其参照均为2015年末的数据)制图:腾讯财经
  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扩散
  东部沿海地区不良暴露相对较早,在前期得到充分释放,目前不良集中区域正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一现象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表现尤为明显。
  建设银行的业绩报告显示,从不良集中区域来看,虽然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不良率仍最高,但都已呈下降趋势。相反,中部地区不良率上升0.08%至1.19%;西部地区上升0.34%至1.71%。
  招商银行的不良贷款增量63%集中在西部地区,原因是西部地区以煤矿、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为主,产能严重过剩,普遍经营困难,不良率整体上升。其不良率已由2015年末的2.57%上升到4.17%。
  中信银行业报显示,从不良贷款增量看,中部地区增加最多,不良贷款率上升 0.83 个百分点;其次是西部地区,不良贷款率上升 了0.27 个百分点。
  中信银行方面解释称:一是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相对落后,产能过剩行业集中,去产能、去库存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加速了信用风险的暴露;二是风险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扩散,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经济下行期内信用风险加大。
  从不良集中的行业来看,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仍旧是不良最集中的两大行业。此外,采矿业不良率的增速也不容小觑。
  例如,中信银行 70.76%的不良贷款余额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而总体不良率高于同业的农业银行,其批发零售业贷款占比34.4%,不良率高达13.88%;制造业占比42.9%,不良率为5.93%。
  建设银行的制造业不良贷款率为6.22%,批发零售业不良贷款率为9.29%。其中。批发零售业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均较上年末下降,而制造业和采矿业不良贷款的增加较多。
  招商银行的不良贷款增量77%集中在制造业、采矿业和建筑业三个行业。其中,采矿业的不良率由6.73%上升到14.3% ;制造业由4.59%上升到5.44%;建筑业由0.76%上升到1.46%。
  值得注意的是,采矿业的不良率正在迅速上升,接近20%。如农行采矿业的不良贷款余额上升了22.72亿元;南京银行的采矿业不良率更是高达18.77%。
  (注:括号里为变动幅度,其参照均为2015年末的数据)制图:腾讯财经
  断言不良拐点为时尚早
  虽然不良势头在上半年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从银行业的普遍反应来看,形势仍不容乐观。
  即使是不良已经出现“双降”的工行,也有同样的看法。易会满认为,“双降”并不意味着银行不良已进入拐点,当前全球经济金融形势还存在不确定性,外部环境还没有好转迹象,中国的经济还处在结构调整、“三去一补一降方面”的阵痛期,因此,不良贷款何时出现拐点,仍需进一步观察。
  他预计,今后一段时期,不良贷款还可能会上升,但是总体趋势会呈基本平稳的态势。
  兴业银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邹积敏也提到,今年资产质量管控的形势依然严峻、压力仍然较大。一是短期内经济 L 型增长的大局难以改变,部分行业不景气问题仍将延续;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宏观调控的主基调,“去库存”、“去产能”及“去僵尸企业”等经济结构调整将使得信用风险有所增加;三是存量逾期贷款及关注类贷款的增长也表明,未来一段时期不良贷款还将有所上升。
  广发证券9月份研报认为,从上市银行中报情况看,不良实质拐点未现,不良余额环比反弹持续,主要由于经济增速下行及去产能去库存政策影响。
  平安证券则估算,若加回核销及不良处置,二季度单季不良净生成率年化达到108个BP,环比2016年第一季度下行11个BP,不良生成速度有所放缓,资产质量压力边际改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从关注类贷款占比来看,部分银行的逾期不良剪刀差仍呈现扩张趋势,目前资产质量企稳的根基仍不牢固,可持续性仍待后续季度观察。
  中行首席风险官潘岳汉也认为,目前还难言不良贷款已到拐点,关键还是要看宏观的外部经济环境,以及银行对不良资产的管控能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们的资产质量还是面临着比较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