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提升票据市场信用风险防控水平刻不容缓

时间: 2016-08-20  文章来源: 上海证券报
  ——评《中国票据市场发展研究》
  自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恢复办理商业汇票业务以来,票据市场渐成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进入新世纪以来,票据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去年我国票据承兑余额和承兑发生量分别为10.4万亿和22.4万亿,分别比2001年增长了20.4倍和17.5倍;票据贴现余额和累计贴现量分别达到4.6万亿和102.1万亿,分别比2001年增长了13.5倍和55.8倍,相当于当年货币市场总体交易规模的19%,成为货币市场重要的交易产品。去年全国累计票据承兑量占GDP的比重达到33.1%,比2001年提高了近2倍。全国票据累计贴现量占GDP比重已达150.9%,比2001年提高了8倍。同时,票据业务也是银行业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加强流动性管理、提高收益的重要手段。去年票据产品链创造的利润达2000亿以上,约占当年银行业整体利润的13%以上。
  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票据市场正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票据市场成了货币市场重要的交易类型,既是实体经济与货币市场的交汇点,也是连接资金市场与信贷市场的桥梁,既为微观经济实体短期融资提供了便利,也为货币政策操作提供了空间,更推动了金融创新。
  上海金融学会票据专业委员会会长肖小和先生带领其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精心研究的学术著作《中国票据市场发展研究》,全面回顾了我国票据市场现状、业务模式,并就业务创新及风险防范提出了系统的建议和设想。笔者认为,该著有关票据价格指数、票据创新与区块链、票据业务各类与风险防范的论述在当下尤其有意义。
  比如推进票据利率市场化。目前票据利率定价方式主要是SHIBOR加点的模式,在SHIBOR基准利率功能没有完全成熟以前,票据转贴卖出利率更符合基准利率的特征。因此,进一步深化票据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提高我国利率整体市场化程度,有利于资金信贷等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和信息对称,更有利于票据市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SHIBOR是基于报价驱动,而非交易驱动,而报价商不承担交易义务,这就无法杜绝报价过程中人为操纵的可能。LIBOR不就爆出巴克莱操纵的丑闻么?因此,为提高SHIBOR报价的真实性和市场性,各报价行应进一步完善SHIBOR定价机制,加强SHIBOR的基准利率功能培养,并在此基础上加大以SHIBOR为基准的产品定价应用,以巩固SHIBOR货币市场基准性地位。
  影响票据利率除了资金成本、信贷规模、剩余期限等共性因素外,还受开票企业、承兑行、交易对手资信等级等个性化因素有关。因此,可通过信用评级建设,对企业资信和金融机构信用进行评级,从而消除票据利率个性化因素,为投资者选择购买商业银行票据的银行和专业性票据经营机构办理票据承兑、贴现业务提供可靠依据,推动票据市场发展和票据利率市场化,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票据利率市场化。
  又如,《票据法》规定票据必须具有真实贸易背景,这是因为票据在设计之初主要是为了企业间的结算,但随着票据市场的发展与不断创新,其结算功能不断弱化,票据不断演化成一种金融市场融资工具。因此,修改《票据法》相关规定,承认融资性票据合法业务,不仅可以促进票据市场的活跃程度,同时可以增加票源,为票据利率进一步市场化提供基础。
  再有,目前将票据融资放在贷款项下统计存在诸多弊端,不同程度影响了票据利率的科学定价,票据贴现、转贴仅在原授信基础上的融资,纳入贷款项目会导致银行信用虚增。由于票据贴现、转贴业务与回购业务相似,将其划入受央行调控的信贷科目阻碍了票据利率的市场化和其基准利率作用的发挥。实际上,票据回购业务余额和交易量已达相当规模,票据利率市场化程度已有较好基础。为此,《中国票据市场发展研究》建议将其归入“有价证券及投资”统计科目,摆脱人为干预。
  当前票据市场信用风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形成的风险;日益突出的票据承兑结构性信用风险;票据交易环节的信用风险;而票据信用风险防控能力亟待提升。在票据融资总量有限的情况下,存在着与实现增长之间的矛盾。经济结构调整意味着传统周期性行业如钢铁、焦炭、铁合金、电解铝、铜冶炼、铅冶炼、锌冶炼、水泥、平板玻璃、造纸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这些企业不可避免地遇到转型困难,特别是资金周转,并引发银行票据资产逾期、公示催告票据增多、经济纠纷诉讼增加等连锁反应,从而产生票据市场信用风险。
  从总量上看,一些股份制银行票据承兑余额与各项存款余额之比过高,有的高达30%,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承兑信用过度投放的情况。从区域上看,票据承兑签发多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东部某些经济发达省份年累计票据承兑签发量与本地区GDP之比接近70%,而一些中西部省份占比则不足20%,有的甚至不足10%。区域的不均衡分布导致需求缺口和风险集聚的形成。
  从行业上看,票据承兑集中在制造业、批发业和零售业,容易受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冲击。从机构来看,一些中小银行出于盈利和规模增长冲动,已出现承兑业务增速过快的现象。随着票据市场规模扩大和参与机构增加,票据贴现、转贴现、买入返售等环节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更趋复杂。在市场交易出现波动的情况下,一些交易对手逾期违约现象时有发生。
  由于近年来票据市场规模增长速度过快,一些机构仅满足于完成交易,把关注点放在能否保证到期支付和实现盈利,经营管理粗放,经济资本占用、或有负债管理等方面执行标准不一,在风险管理机制、系统控制、流程设计等方面较为薄弱。在刚性化、短期化的考核机制和过度逐利的激励机制下,个别银行为快速扩大资产规模、完成定量考核指标,成为直接案件风险隐患。因此,提高票据市场信用风险防控水平,已经很急迫了。
  票据融资是社会融资规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票据市场的扩容和创新的逐步引入,票据业务链条上的参与者越来越多,对整个金融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票据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的内容更加复杂。因此,《中国票据市场发展研究》提出,票据从业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在落实中央提出的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要求时,要及时更新理念,充分重视票据业务信用风险,进一步强化票据业务信用风险防控意识,不能简单地把票据业务视为低风险业务,要与时俱进,深刻认识票据业务信用风险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充分认识票据业务信用风险可能对金融市场造成的系统性影响,积极推动票据业务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票据交易涉及贴现、转贴现、买入返售等多个环节。随着市场参与主体增加,对交易对手的熟悉和了解,成为票据交易环节信用风险管理的关键。商业银行应从票据市场的波动中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强对交易对手经营状况、风险管控水平、区域投入等关键风险因素的了解,努力发展高信用等级交易对手、高信用等级票据占比,改善票据买入结构。只有这样,市场力量才能真正发挥作用,针对不同信用等级票据自发形成市场定价,引导票据市场整体信用环境改善。
  电子票据相对纸质票据具有更加安全、便利的优势。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已于2009年10月正式启动,去年电票签发与贴现量占比均超过四分之一,但市场占有量仍较低。基于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用票企业仍习惯使用纸质票据的现实,《中国票据市场发展研究》热切建议在积极推动央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同时,尝试通过建立银行间纸质票据托管系统,实现纸质票据向交易电子化、集中化的转换,呼吁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电子票据交易所。而《中国票据市场发展研究》的相关研究内容,也大可视作一份功底扎实的可行性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