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委外业务瞄准基金
时间: 2016-08-16 文章来源: 中金在线
最严银行理财新规将出,银行委外也进入休整期,但长远来看,委外资金涌入资管行业已成定局。在资产荒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债市震荡,银行委外资金也在寻找更好的投资标的和投资渠道。有规模发展需求的公募基金,一直就对委外资金虎视眈眈,而近日中国基金业协会专门在京开会讨论委外资金对接私募事宜,引发业内猜测,私募是否将是未来委外资金下一个出口。不过,考虑到监管趋严,十多万亿元银行理财资金风险控制已成行业焦点,基金业能否顺利抢食到这块大蛋糕还有待观察委外资金推崇定制化基金
刚刚过去的7月份,一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在金融业内掀起风浪。其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发行分级理财产品,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除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之外的证券投资基金;银行非标资产只能走信托通道,券商、基金子公司的资管计划不能继续扮演通道类角色。对此,银监会表示正在研究制定《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旨在推动银行理财业务规范转型,促进银行理财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并有效防范风险。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新规一旦实施,对券商、基金公司通道业务冲击较为明显,但对这些机构承接委外业务的影响并不大。记者了解到,过去的一个月里,多家公募基金推出机构定制产品,更有公司推出七年期的定开债基,把银行委外资金定制产品的势头推向了一个新高潮。
什么是银行委外业务?简单来说,委外业务就是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委托基金、券商、信托和私募等公司来管理运作自己的自营资金或者是理财资金。委外业务在2008至2009年起步于工商银行(601398)等资管业务相对领先的大银行,中小型银行开始广泛涉足则是在2014至2015年。过去两年正是委外业务发展的高峰。
根据银行口径统计,目前银行委外业务资金规模在16.69万亿元左右;而据信托、基金资管等口径统计,目前通过委外渠道投向债券的规模约为2.01万亿元。
对于委外这块大蛋糕,基金公司早有布局。“大家都在争取银行委外资金。”有基金从业人士表示。记者注意到,在证监会最新基金募集申请公示表里,华福基金一口气上报了5只疑似委外定制的债券型基金,其中期限最长的分别为7年和5年,目前已获得证监会受理。值得关注的是,虽然今年以来基金委外业务发展迅猛,机构定制型产品频现,但在期限上,一般以1到3年居多,此次出现7年期产品还属首例。
华福基金市场部相关人士表示,以上申报基金确属银行委外的定制产品。“出现这么长时间的定制产品是很早之前就在筹划准备了,跟理财新规无关,主要还是出于客户投资理财的需求。”
据悉,此前委外产品主要以3年内的纯债和定开债基金为主,此次出现7年期实属罕见。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上半年工银瑞信基金公司发行了一只规模300亿、封闭三年的机构定制基金已经是十分"壕"了,之后兴业也推出了一只封闭5年期的产品,但没想到还有7年期的,这的确比较令人意外。”
有公募基金内部人士表示,定制基金通常是基金公司为银行、保险或者财务公司等机构量身定制的。“它们身上有几个显著特征,比如投资者认购金额为上亿的整数数量级外加个零头数字、基金公司内部员工参与认购、发行时间期限短。”
以今年发行规模最大的工银瑞信泰享三年债券基金为例,该基金募集规模高达300多亿,但认购持有人仅235户,勉强高出最低200人的成立标准。根据规定,公募基金要发行成立,必须要满足2亿发行规模和认购户数达到200户的规定。而上述产品超过300亿元资产的基金,仅200多人认购,因此被业内人士指为是一只为机构量身设计的“定制基金”。
业内人士指出,机构定制产品总体风险偏好较低,投资中长期纯债的定开债基、分级债基优势最明显,其次为打新基金、货币基金、被动指数基金,一些低风险收益又相对高的小众品种也被机构列入投资清单中。
据统计,截至8月5日,在今年发行的477只基金中,中长期纯债基金有154只,期限多为1年至18个月,其中较多为委外产品。
基金规模借助委外崛起
定制基金普遍化,对于目前发行冷淡的基金业,有人说,得委外者得规模。数据显示,不少基金公司的专户规模已经远远超过公募产品规模,为公司贡献了不少利润,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银行委外资金的汹涌而至。
“银行资金有很大的理财需求,而今年以来资产配置荒严重,理财新规又限制了银行资金对非标资产的投资,加之大量非标到期,这些钱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去向。从基金公司角度,今年纯粹的公开发行几乎卖不动,尤其是权益类产品。而在一些零售渠道,在基金销售陷入冰点之时渠道还要额外征收至少50%的尾佣,这让基金公司苦不堪言。这时银行委外资金和基金公司诉求刚好契合,因此机构委外也出现爆发式增长。”有基金公司市场总监指出。
哪些基金公司受益最大呢?记者了解到,一类是像博时、嘉实等债券投资做得较好、资产管理规模比较大的基金公司,是银行委外资金的“宠儿”;另外一类银行系基金则因为“拼爹”的关系,在基金公开发行弱势的环境下,借助委外热潮逆市崛起。
以委外资金占主流的纯债基金为例,据资讯,截至8月5日,在今年发行的477只基金中,中长期纯债基金有154只,期限多为1年到18个月,其中在该类基金发行总规模前十基金公司中,银行系基金占据了六成。工银瑞信规模最大,合计468.76亿元,招商、建信、上银等则紧随其后。
同样作为银行委外资金的主要投向,基金专户规模也在其涌入之下不断增加。基金管理公司专户管理规模前20名中,建信基金二季度猛增3626亿元,以5891亿元位列第一。中银基金、华夏基金、创金合信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分别以3173亿元、3015亿元、2219亿元、1780亿元排名第二至五名。排名前20的公募专户中,几大银行系基金统统在列,成为专户中的大户。据记者了解,银行委外资金成了专户规模增加的主要来源。
业内人士透露,投资基金专户的多为银行理财资金。一般情况下,银行委外资金不愿参与公募基金产品,因为委外资金多需要的是定期确定收益,公募基金产品则因为估值方法净值有波动,甚至可能出现亏损。对于机构来说,要求呈现特殊化,更青睐“定制专户”的形式,公募产品不能满足其个性需求。
来自中国基金业协会最新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国内基金公司及子公司专户业务规模较上一季度增长2.1万亿元至16.47万亿元,季度增幅达14.87%,增速可谓狂飙突进。
据悉,一些次新基金公司也借助委外业务迅速扩张。以兴业基金为例,2014年年底,该公司规模为143.77亿元,产品仅有2只。而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兴业相继推出十几只债券型基金,特征均为庞大的认购
金额对应200多户的认购户数,且其中一部分投资者还是基金公司内部员工。截至2016年年中,兴业基金公募规模已达970.97亿元,跻身所有基金公司前20名,旗下基金数量也扩充到30只。
此外,上银基金、浦银安盛等基金公司上半年也有较多的委外资金涌入。而根据上市公司南京高科的中报显示,旗下鑫元基金上半年业绩增幅较大。根据南京高科披露的财务信息,鑫元基金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32亿元,同比大增60%;上半年净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达到2.2倍,净利润增速大幅超过收入增速。据了解,鑫元基金子公司鑫沅资管上半年资管规模为3566亿元,列业内第七位,外界认为这样的银行委外带来的收入大大增厚业绩。
在不少基金业内人士看来,银行委外资金已成为影响基金业格局的重要变量,抓住这一机会对基金公司的发展来说显得极为重要,这其中,银行系基金公司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对此,某银行系基金公司负责人坦言,银行主业从去年开始进入低速增长期,未来银行业绩增长的动力将更依赖下属子公司,其对子公司的支持力度也会加大,而加大对下属基金公司委外资金的投资力度也是必然。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委外资金将改写基金行业格局,银行系基金公司的地位将更加稳固。
近日,中基协披露了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前20名单,结果显示,今年二季度,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达56134亿元,比上一季度增加750亿元。
委外下一站:私募
多年“潜伏”券商资管、基金公司和其子公司专户后,银行委外资金开始寻找下一站——私募机构。有消息称,近一年多以来,各类银行委托私募机构进行投资正在成为新趋势。为深入研究私募行业如何更好地与银行委外资金对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7月27日在京举办私募基金对接银行委外资金专题座谈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秘书长贾红波主持会议,乐瑞、佑瑞持、星石、淡水泉、歌斐、盛世、格上等15家私募机构的代表参会。
据参会私募人士透露,目前委外资金投权益类私募仍然较少,协会建议现阶段以固收产品和FOF作为切入点。业内人士认为,由于FOF对私募熟悉且具备资产配置能力,未来FOF产品可能成为私募对接委外资金的突破口,但这需要一个过程,且FOF对接委外也需要解决费用等问题。
贾红波表示,总体来看银行委外业务对私募意义重大,机遇难得。贾红波分析称,商业银行处于转型之中,委外业务为私募的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同时,委外资金规模庞大,私募有自身优势,可丰富委外资金的选择,加强合作是大势所趋。北京星石投资总经理杨玲表示:“目前银行的委外业务,大银行相对成熟,小银行还在建设当中。其中发展最快的是债券业务,因为银行对债券业务的体系相对比较熟悉。而股票、股权业务都比较少,股票相对比股权多一点。”
在杨玲看来,私募和银行理财存在优势互补的可能性。“我们对这个业务非常感兴趣,也很看好它的前景,专门积极去沟通与拓展。星石有40人的投研团队,10人的基金经理专注在股票主动管理,而银行的团队主要是做固定收益,在股票上的人员配置比较少,因此星石与银行在投资上的互补性非常强。”她说。
不过杨玲同时也表示:“委外资金一般银行会要求保本或者固定收益,之前也是投公募的比较多,现在进入私募,各方面的规则都需要确立,同时银行也需要和私募协商,因为私募大多数是股票产品,不会保本保收益,所以后续需要看。”
有私募经理指出,私募相比公募有两个优势。“首先,私募帮助委托方银行获取收益后可以有很高的分成空间,而不是像公募一样只收取固定的管理费用,这令私募和银行的利益非常一致,所以私募管理起来更为用心;其次,国内的私募投资经理更资深,在主动管理方面有更多经验。”
在业内人士看来,FOF或成私募对接委外资金突破口。“现在大家觉得FOF的可能性比较大,可以分散投资风险。”某大型私募市场部人士表示。“FOF机构通过资产配置的方式,可以将股票、债券等策略的私募产品进行有效配置,降低风险水平,来满足委外资金的需求。”
贾红波也在上述会议上提出,实现与委外资金的有效对接需做到“总体筹划,分类施策,重点突破,逐步渗透”,现阶段可以固收类产品和FOF作为切入点,未来逐步向二级市尝股权类投资等深化。
有北京私募人士认为,目前来看委外和债券私募对接有先天优势,但未来股票私募或许可以通过FOF切到委外蛋糕,“目前来看,虽然大银行资管本身有一定配置能力,之前已经在做私募的MOM等,但一些中小银行则没有这个能力,借道FOF或是未来的趋势。”不过,对于银行而言,接受FOF并非易事。有FOF人士指出,由固收产品到净值波动型品种,这需要一个转变的过程。目前债券收益率下降、资产配置荒严重,逼迫银行委外资金发生转变,但这又难免提高了他们的风险暴露。此外,据悉,FOF机构需要多收一层费用,但银行委外资金本身的成本就比较低,给FOF的费用空间并不多,这或许也会导致难以保证银行的积极性。
有分析认为,预计目前通过私募进行投资的资金占银行理财资金总规模的比例还不会很大,但由于理财资金规模巨大,尽管比例不高,其资金绝对量也并不会小,因此这对规模并不大的私募行业和私募机构来说都是巨额资金。
记者了解到,目前一些私募基金已经在试水MOM等相关业务。上海一家中型私募内部人士称,公司还对接银行的私行业务,理财新规对公司和银行资金的合作几无影响。
委外风险需警惕
虽然整个基金业都普遍看好委外这个大市场,不过,不能忽视的一点是,近期由于股市持续低迷、信用债风险上升以及监管降杠杆等措施,这项业务的风险正在积聚。行业人士指出,银行委外业务很可能成为下一阶段监管重点。基于此,部分基金从业人士对银行委外业务也持谨慎态度。
对于大量银行委外资金涌入,有部分基金业内人士表示担忧。“目前大银行就那么几家,万一市场有个风吹草动,这些资金会对市场产生巨大冲击。一则可能影响市场稳定,二来或会影响市场原有投资者利益。从行业来说,对于这些委外资金我们还需保持一定程度上的警惕。”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王群航表示。
此外,由于近期市场上信用债频频违约,委外市场风险也随之提高。上海一位债券基金经理表示,个别的信用事件影响不大,但却是一个信号。“机构一旦踩雷,很可能就会损失惨重。从整个市场看,业内也担心集中爆发信用风险事件,进而传导为系统性风险。”
该人士称,目前债券收益率处于低位,但是银行委外的资金仍然源源不断地流进,监管层担心这些资金会选择一些风险偏好较高的产品进入债市加杠杆博收益,尤其是在信用利差收窄和信用风险增加的背景下,万一杠杆泡沫破裂,风险将会蔓延。
“信用债的供给和需求都在高速增长,低利率环境下,企业的融资意愿强烈,供需两旺的环境下,信用利差不断被压缩,但是利差分化在增大,中高评级信用利差不断创出历史新低的同时,低评级、高风险的信用债利差还在扩大,我们对于债市积累的信用风险非常谨慎。”一位债券分析师表示。
深圳一家委外规模较大的基金公司固收投资总监也表示,“我们对委外业务非常谨慎。去年,银行委外资金的目标收益率都在5%、6%左右,目前许多委外资金的目标收益率仍然有4%。但现在3A级别的债券收益率仅有3%,城投债中2A级别的收益率也不到4%,在债市收益率不断下行的趋势下,银行委外业务的目标收益率有些过高。”
除了信用风险外,监管风险也让部分机构对委外业务保持谨慎。记者了解到,资管业务降杠杆的政策背景下,规模激增却难以明晰整体杠杆水平的委外业务,或将成为监管层的关注重点。
日前,证监会公布了修订后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从杠杆率、资金池、预期收益率、投顾资格等多个层面,对证券期货经营机构通过资产管理计划形式开展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进行统一规范。业界认为这将对部分银行等资金参与优先级投资的业务带来影响。而在资管业务降杠杆的背景下,市场预期监管层下阶段的政策重点或将指向快速膨胀的银行委外业务。
华创证券分析师屈庆认为,从近期监管对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等业务收紧的情况来看,金融去杠杆仍是未来政策的主要方向,因此不排除还有进一步对银行理财、委外业务等收紧的可能。考虑到“三会”的监管步调向来具有一致性,业界判断下一接棒者可能将是银监会。
屈庆称,过去银行更关注委外业务本身的发展空间,包括可以消化多少理财投资的规模,能获得多少的收益,而现在收益已经不是第一位的问题,银行理财更关注委外的风险。
“监管层没有明文进行管制和规范,政策层面的不确定性很大,我们不会集中所有的资源投入到这块业务中。”深圳一家新基金公司市场总监表示。据了解,在资管业的新版“八条底线”出台之后,监管对于银行优先级投资的杠杆做出了明确规定,杠杆比例不能超过1∶1,固定收益类结构化产品杠杆倍数不得超过3倍,其他类结构化产品杠杆倍数不得超过2倍,此外固收类产品的总杠杆比例不得超过140%。
有一点需要提醒普通投资者的是,有第三方销售机构分析师表示,自己所在机构一般不会推荐类似委外的公募基金产品,更主要原因在于担心到期大额赎回的风险,易造成基金净值大幅波动。“委外公募基金产品可能99.99%的资产集中在单一持有人手上,如果该持有人选择赎回基金,将对剩余的个人投资者造成巨大的收益波动。”该分析师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