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银行的发展并不只是指标“增长”

时间: 2016-08-15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上半年成绩单出炉后,平安银行行长邵平依旧给该行首次跌至个位数的6.1%的净利增速点了个赞,称在大幅计提拨备后有这样的成绩是“超出自己的预期”。 邵平认为,当置于银行业经营的语境里,“增长”并不等同于“发展”——“增长是规模的扩张,发展是结构的改善。银行的经营是否可持续,就看其业务结构、收入结构、和客户结构是否合理”。 在这样的逻辑下,邵平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清晰陈述了过去一年平安银行在其掌舵之下对于资产和负债结构的调整路径:对高成本负债进行严控,持续降低收入成本比;对较为薄弱的零售业务板块,要利用集团的综合金融优势夯实;加码交易型业务,使中收业务占比提升。 负债结构的调整是关键 证券时报记者:对比起已发布半年报的其他三家银行,平安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显现出一个逆势而行的特点:利息收入上升,支出却在下降,利差空间同比扩大。请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邵平:净息差、净利差的提升,是我们持续改善负债结构和客户结构的结果。我们目前的结构是:结算类一般型存款占70%,非银同业存款占30%。在一般性存款里,我们还对高成本的负债进行严格控制,比如理财产品。因为银行理财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资产荒的情况下,贷不出就是亏的。 那大量的结算型存款怎么来?通过平台战略。我们很多低成本活期存款,正几十亿、上百亿地从橙e平台上进来。估计未来70%的资产和负债都将在这个平台上发生,成本大幅降低。其他银行可能还是在靠高息揽存,而我们目前的收入成本比在逐年下降。 总之,活期存款占比提升,理财存款占比下降,特别零售活期优化明显,使得负债成本下降。银行的增长和发展在经济学上是两个概念:增长是规模的扩张,发展是结构的改善。看一个银行的业务是否经营可持续,就看业务结构、收入结构、客户结构是不是合理。我们这几年各项效率指标的改善,来源于我们对资产负债结构的合理调整,这是银行管理的真功夫。 零售业务比较薄弱 证券时报记者:从财报上看,平安对公贷款增长还是很快的,但零售贷款几乎在数字上与去年同期持平,这是否能说明零售业务相对乏力,而平安又将如何发力? 邵平:目前看来,零售板块确实显得比较弱。我们下一步在零售上要把平安集团的客户资源优势、科技优势、品牌优势,还有各个子公司地面推广部队的优势协同发展起来。 平安的综合金融优势很明显。以新开业的合肥分行为例,试营业时每天的新开户量远高于同业,几乎都是保险业务员带着来的。这侧面说明,平安集团综合金融的优势对平安银行零售业务的转型是很大的促进,用好了是我们不可复制的差异化优势。 我们下一步对房地产按揭要加强,过去能力有限,负债成本过高而做按揭的利息太低。现在负债明显改善了,有能力给我们的按揭贷款最低的资金成本;另外,我们的房地产事业部龙头客户的按揭至少有几千亿,这是下一步发展的重点。 增提拨备是策略调整 证券时报记者:无论是银监会公布的与上季度持平的二季度不良率,还是几家上市行公布的半年报,似乎不良率正呈现出比较平缓的情况。您认为不良到底有没有企稳?本次做出大幅计提拨备的原因又是什么? 邵平:资产是滞后的,有些地方好,有些地方还得下行。从平安自身来说,我们关注类贷款的包袱还是比较重的,涉及到历史的原因,我们在处理方法上进行了一些调整。 过剩产能(贷款)我们一直不多,增量里面没有,老的在不断地进行替换。打包出售资产是比较亏的,有些资产还是得靠收回。现在董事会批准我们,盈利能力强就可以核销一批,核销了以后再去回收,这样收回率会高一些。虽然核销资产消耗拨备及利润很厉害,但现在我们盈利能力增强了,所以下一步核销资产还是要比打包出售更多一些,这对未来资产的回收率是好事,得益的还是我们的。我们去年拨备了310多亿,今年肯定要上400亿。这是个经营策略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