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当银行开始输出金融科技

时间: 2016-07-11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昨日召开的首届中国金融科技大会,传统金融和新兴业态的碰撞很有看头。 在各自的演讲中,蚂蚁金服总裁井贤栋讲了普惠(其中重点是三农)、绿色(实际指电子化服务)和信息安全立法;京东金融CEO陈生强讲的还是此前在不同场合阐述多次的主旨——自己不是在挑战传统机构,而是用大数据叠加机器学习等新技术,建立开放生态帮助合作客户降低成本;出身银行资产管理领域的张旭阳,把自己新老履历很好地连接在一起,讲的是百度正在力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财富管理中的应用。 从很大程度上而言,“金融科技”其实还是倾向于继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新金融等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概念后,另外一个可以被平台归纳自己在干什么事情的载体。 如果这就算科技金融,银行哪去了? 事实上,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沉下去布局各种金融科技的银行,正在重新审视自己的地位和优势。 兴业银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2007年开始,该行就对大行视为“鸡肋”的柜面互通、支付结算、科技输出等信息化服务整体打包注入“银银平台”载体。这为其日后能够跻身股份行第一梯队,赢得了差异化的生存空间。而这条差异化路径,后来也被证明了并不过时。 另外,商业银行正集体探索将成熟的人力与风险隔离的业务(如信用卡、直销银行等)剥离成为独立子平台,兴业银行去年12月就已正式另设法人化载体兴业数字金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业数金”),将自己的科技输出能力整体打包注入。 时至今日,兴业数金已经召集了近两百号人马的队伍,其中骨干团队均由兴业总行的信息科技部门及银银平台部门平移。笔者以为,兴业数金绝不仅仅是总行一个后台部门的分拆,而是面向新客群的全新业务运作平台——目前,兴业数金已经正式为非银中小企业提供金融业务流程外包、应用软件开发和运营、系统集成等服务。 另外一条不太引人注意的消息是,7月7日微众银行与江苏昆山农商行召开营销启动会。两家合作的实质内容,是微众搭建的理财平台将于14日正式上线昆山农商行的手机APP。此事的意义在于,这是微众银行基于“科技能力输出”的银行同业合作项目正式落地。 在这个项目里,合作银行将把微众的应用软件包放在自身的APP中,该行客户不需要额外注册成为微众的用户,只要经过这个APP里微众的平台便可享受由微众银行及多家合作机构提供的金融理财服务。 微众银行首席信息官马智涛对此总结道,“希望向银行同业伙伴输出科技能力,帮助合作银行降低其建设自有系统的资源成本和时间成本。”这句话是不是很耳熟?没错,跟上述互联网巨头说的几乎是一样的。 是的,银行已经开始实质性地、精准地输出系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