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银行们为什么纷纷抢着贱卖?

时间: 2016-07-02  文章来源: 金融投资报
  除A股市场外,近年在港股上市的就有十来家银行股,上市时发行价一让再让。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经济,尤其是地方国企的困境和转型的艰难。问题是,这些都非得压在股民头上吗?
  苦等了8年的江苏银行(600919)终于熬到了IPO的这一天。然而,上市过程却一波三折。先是去年7月1日过会,恰逢7月4日因股灾证监会暂停发行,只得重回“等候区”,这一等就是一年。原本准备发行26亿股又被砍到11.54亿股,募股资金从近200亿砍到72亿;这还不算,6月29日一切准备就绪,就等投资人申购摇号,却硬生生被推迟到3周之后,原因是其6.27元的发行价市盈率达7.64倍,而目前银行股的平均市盈率为6.1倍。按照规定,发行市盈率高于行业平均市盈率必须延迟3个星期,且每周发布风险提示。而6.27元已是江苏银行(600919)的下限,同样按照规定,国资控股的上市公司发行价不得低于净资产,否则就是国有资产的流失。
  不仅是江苏银行(600919),目前已过会的拟上市银行就有贵阳银行(发行5亿股)、杭州银行(发行6亿股)、上海银行(发行12亿股)、无锡农商行(发行5.54亿股)、江阴农商行(发行4亿股)、常熟农商行(发行3.5亿股)、张家港农商行(发行5.42亿股)等7家;均系国资控股或国资参股,按规定发行价均不得低于净资产,而若按净资产发行,估计都会出现江苏银行(600919)一样的命运。
  而且,还不只是A股市场,在香港市场,成批的内银股也纷纷贱卖。这一两年在港股市场上市的就有重庆银行、徽商银行、哈尔滨银行、天津银行、浙商银行、盛京银行、青岛银行、锦州银行、郑州银行等十来家,上市时发行价一让再让,上市后更是逐级走低。如重庆银行,净资产8.59元,目前股价5.96港元,哈尔滨银行净资产3.59元,目前股价1.98港元。今年3月底挂牌的天津银行和浙商银行更是认购清淡、频遭冷遇,而锦州银行的公开发售居然只获得4%的认购,可谓惨不忍睹。
  既然银行股都是以净资产的底价贱卖,为什么还有这么多银行趋之若鹜呢?
  首先是近年来银行的不良率逐年上升,银行必须通过上市募资才能补充资本。以江苏银行(600919)为例,2012年至2015年,不良贷款比率分别为1.01%、1.15%、1.3%和1.43%,在“两高一剩”行业(包括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造船行业)的贷款不良率,更高达7.19%。而且作为地方银行,既有急速扩张引发的资金饥渴,也有地方政府希望做大做强的政绩推动。所有这些,都需要不断增长的资本得以补充。
  第二,作为城商行和农商行,改制上市时法人股东和职工股众多,只有上市才能抛售变现赚大钱(尽管一般要等三年)。如江苏银行(600919),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其法人股东共968户,个人股东2.35万户,5万股以上的内部职工股就达1640人,上海银行等同样如此。这些基本上是以1元/股认购的,人家已经等了七八年了,当然希望快点上市快点赚钱。当年宁波银行(002142)上市,不是创造了数千职工股的造富神话吗?笔者毫不怀疑,3周后高出行业市盈率25%的江苏银行(600919)还是能够顺利发行,而且上市后还是会有N个涨停板。但从中长期看,尤其是到了1元钱的法人股、职工股变现之时,股民朋友可要小心再小心啊。
  第三,目前的IPO规则虽然限制了发行股数和发行价格,但新股发行后必须经过一个完整的财政年度才能再融资的规定也随之取消。不少新股、次新股,发行不足一年甚至才几个月就提出和实施定增,经过N个涨停板后增发价要比发行价高得多得多。江苏银行(600919)自己在招股书中也提及,公司之所以要上市,是因为上市后可以通过增发、配股、优先股、可转债等等途径,一只脚伸进来了,整个人就大变样啦!城商行和农商行上市的队伍排得再长,价格卖得再贱也要“殷勤守望”,既是为了让那些早年出资的法人股东、个人股东尽快抛售,更是为了日后扩充资本有了可靠的制度保证。
  最后,笔者想说的是,银行纷纷贱卖,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经济,尤其是地方国企的困境和转型的艰难。问题是,难道这些都非得压在股民头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