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4月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下降

时间: 2016-05-16  文章来源: 金融投资报
  随着4月银行理财的“成绩单”正式出炉,其相关表现也再度引发投资者关注。普益标准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330家银行共发行了7398款个人理财产品,产品发行数量较上期减少381款,环比下降为4.9%。
  而值得关注的是,在4月公布了到期收益率的产品中,有101款未实现预期最高收益率,其中79款为结构性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跌势未止
  据普益标准发布的2016年4月银行理财市场月报数据显示,在4月发行的7398款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中,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依然占据主流,共发行4818款,环比减少230款,但市场占比却上升0.24个百分点至65.13%;其次为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共发行1603款,环比减少152款,市场占比下降0.89个百分点至21.67%;此外,保证收益型产品则共发行了977款。
  从不同投向来看,组合投资类产品发行了1927款,环比减少84款,市场占比上升0.20个百分点至26.05%;债券与货币市场类产品发行了5022款,环比减少306款,市场占比下降0.61个百分点至67.88%;结构性产品发行了446款,环比增加6款,市场占比上升0.37个百分点至6.03%。
  对于银行理财的投资者而言,更为关注的,则是新发行产品的收益率水平能否止跌反升。不过,4月银行理财的表现却仍然令他们略感失望。从统计结果来看,4月,7398款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04%,其中,仅71款产品预期最高收益率在6.00%及以上,占比0.96%。
  在6826款固定收益类人民币理财产品中,除1个月以下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71%,环比上升0.28个百分点外,其余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具体来看,1个月至3个月期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01%,环比下降0.09个百分点;3个月至6个月期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10%,环比下降0.11个百分点;6个月至1年期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20%,环比下降0.10个百分点;1年以上期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17%,环比下降0.10个百分点。
  从发行机构来看,城市商业银行以3086款的发行数量与4.22%的平均预期收益率拔得头筹,但这一收益成绩依然环比下降0.10个百分点;此外,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外资银行平均预期收益率均延续了跌势,分别为4.09%、3.64%、4.00%、3.10%。
  101款产品未实现预期最高收益率
  另一方面,来自普益标准的数据显示,4月到期银行理财产品共计7634款,其中公布了到期收益率的产品有4324款。
  而在这些公布了到期收益率的产品中,有101款未实现预期最高收益率,其中79款为结构性产品,21款为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产品,1款为组合投资类。结构性产品中,有11款挂钩汇率,37款挂钩指数,25款挂钩价格,5款挂钩股票,1款挂钩黄金。
  事实上,结构性理财产品虽然预期收益较高,但风险也更大。银率网近日发布的一季度结构性理财产品报告显示,一季度,共有309款产品未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不达标率为40.87%。其中挂钩黄金的产品最多,为130款,占比42.07%。还有16款来自外资银行的产品出现亏损。
  分析人士指出,从2015年2季度开始,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实际收益率出现较大幅度下跌,之后一直保持较低的收益水平,并低于非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实际收益率。总体看来,挂钩股票、股票指数和基金类的产品,其投资风险主要取决于投资期内相应标的的涨跌情况,可预期性较差,尤其是部分中长期的产品,风险较高,且流动性很差。“建议追求稳健、固定收益率的投资者,最好选择非结构性的理财产品。”
  此外,债市违约增多也使监管层对投向债市的银行理财产品也格外关注。就在近日,银监会要求银行暂停新发分级型理财产品。对此,业内人士认为,银监会此举主要针对近期委托外部机构管理的资金加杠杆入债市。虽然分级型理财存量规模不大,未出现过兑付危机,但也需要防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