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银行理财规模半年缩水6700亿 “去同业化”仍将持续

时间: 2017-09-26  文章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作为本轮同业扩张银行主动负债的重要来源、资产端表外扩张的重要渠道,银行业理财在2017年上半年的变化受到市场广泛关注。截至2017年6月底,全国银行业理财产品存续余额较年初减少0.67万亿元,理财规模现负增长。
  9月22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7上半年)》,该报告显示,截至6月底,全国银行业理财产品存续余额28.38万亿元,较4月末减少1.9万亿元;上半年同比增长8%,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35个百分点。对于理财规模回落,华创证券固收分析师周冠南分析,这与上半年金融去杠杆工作持续推进密切相关。
  2017年上半年,已终止的封闭式理财产品收益率呈上升趋势,从年初的平均3.5%左右上升至平均4.0%左右,收益率上行推高银行负债成本。上述报告显示,理财资产配置仍以债券和非标为主,占比略有下降,而权益类资产占比提升。兴业研究分析师孔祥、吕爽分析,这成为银行通过风险资产定价获取收益的有效尝试,资产配置分散度提升。
  同业理财产品规模下降是主因
  上述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金融同业类产品存续余额为4.61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16.24%。其中,金融同业类产品是指专门面向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金融机构销售的理财产品,其余额和占比均较年初“双降”,产品余额较年初减少2万亿元,下降31%,连续5个月环比下降;占比较年初下降7个百分点。
  天风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孙彬彬分析,去年末银行同业理财规模6万亿元,以此推测(口径上,银行同业理财与金融同业理财会有所差异)目前同业理财规模已经低于2016年年中水平。
  孙彬彬分析,从月度数据可以看出,绝对值下滑在5、6月最为明显,很明显受到银监会“三三四”综合治理的直接影响,其中针对同业-理财链条空转、套利方面的监管,对理财尤其是同业理财产生了较明显的抑制。
  周冠南分析,今年8月银监会通气会明确指出在治理市场乱象中首先着手整治的是同业、理财和表外业务,同业理财作为以上治理重点的交集自然是最先受到影响。孙彬彬也指出,目前来看金融监管仍在保持压力,三季度来关于同业负债的监管举措仍在推进,但监管带来的尾部风险降低。由此预期未来1~2季度表外理财仍将温和地“去同业化”,同业理财占比上应该会继续保持下行。
  “部分银行理财规模将压缩”
  上述报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已终止的封闭式理财产品收益率呈现出上升趋势,从年初的平均3.5%左右上升至平均4.0%左右。而兴业研究分析师孔祥、吕爽指出,2017年上半年,理财产品累计兑付收益5672亿元,同比上升20%(理财规模同比上升8%)。
  周冠南指出,一方面由于资产端收益率上行,客户对理财收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部分银行为了维系亏损的同业链条需要保证负债端稳定,理财供需平衡被打破,理财成本刚性的情况将继续维持。
  展望未来理财规模增速,孔祥、吕爽分析,前期中小银行的理财增速远高于五大行,这成为前期规模增长的主力军。2017年上半年,上述银行的理财增速延续2016年的放缓趋势,部分银行的理财规模较年初压缩。预计2017年下半年,中小银行的理财增速仍将放缓,部分银行的理财规模将继续压缩。
  2017年表外理财纳入MPA广义信贷增速进行统一管理,同时在打击理财空转的监管环境下,理财产品进行委外的情况有所放缓,理财配置债券规模下降。周冠南预计,这一趋势在金融去杠杆的大环境下仍将继续延续。
  具体到债市供需层面,周冠南分析,作为过去两年债券市场最大的“买家”银行,无论是表外理财还是表内资产都难以为债市提供趋势性下行所需要的配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