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怎么了?
时间: 2017-07-05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行至年中,美元指数加速跌至96关口,相较期间峰值(103.3)下跌逾7%,二季度4.9%的跌幅也创下了2010年三季度以来的单季之最,一举抹去了特朗普去年11月9日当选后的全部涨幅。直接来看,近期美元大跌的导火索是市场对美国经济悲观情绪蔓延以及欧、英、加三家央行行长释放了货币收紧的信号;本质而言,反映的还是今年以来美元走强的三大支撑不断被弱化,即:美联储加息预期已被市场定价、特朗普“不靠谱”、美欧之间经济和货币政策预期差收窄。展望下半年,美元仍将维持弱势,人民币将在6.8-7.0的区间震荡走稳。
共识不尽然代表正确的认识。去年年底看涨美元是市场各方的一致预期,乐观派一度认为美元可能升破110。归结起来主要有三大支撑逻辑:一是美联储加息预期,二是特朗普扩张性的“新政”,三是欧洲经济乏力和政治不确定性拖累欧元。如今回望总结,事实上今年以来这三大支撑正不断弱化。
其一,美联储加息预期已被市场定价。今年3月份美联储意外提前加息后,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年内还将加息两次(6月加息已兑现,另一次是9月或12月);同时,美联储对缩表动向也释放了足够明确的信号,即缩表会是缓慢的、温和的、可控的。此外,5月以来美国经济并没有“想象的好”,叠加通胀水平不断走低,后续美联储加息预期也有所走弱。
其二,特朗普越发“不靠谱”,新政引发的通胀预期不再。当选以来,特朗普减税、扩基建、医改等新政频频受阻,加之5月份所谓的“泄露门”拉低了特朗普信誉,市场对特朗普已“不抱太大希望”。此外,特朗普团队多次不希望“强势美元”的表态对美元形成拖累,而美联储主席耶伦近期的言论也似乎“暗示”美元过高:6月28日,耶伦表示“美联储并不以资产价格为目标,当前资产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偏高”。
其三,美欧之间经济和货币政策的预期差收窄。今年以来欧元区经济不断走好,法国大选亲欧派当选也大大降低了欧洲政治的不确定性(今年8、9月份德国大选默克尔也大概率可连任),再考虑到欧央行释放了货币趋紧的信号,美欧之间经济和政策的预期差已明显变小。数据显示,半年来欧元兑美元大涨8.7%,欧元走强对美元构成较大压制(欧元占美元指数57.4%)。
展望下半年,尚未看到支撑美元走强的积极因素,美元大概率将延续弱势震荡。鉴于美联储尚处于加息周期而且年底甚至三季度就有可能缩表,但欧央行和英国央行实质性收紧货币预计最快也要到2018年,同时特朗普已如此“不靠谱”,不排除会带来预期的边际修复,美元将下跌有底,预计波动区间为95-100。
至于人民币,弱势美元叠加人民币中间价引入了逆周期调节因子,加之当前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明显走阔(高出历史均值30-40基点),人民币正处于十分“惬意”的窗口,预计下半年人民币兑美元将在6.8-7.0区间走稳。显然,相比去年年底市场一致预期人民币将“破7”(有不少观点认为会跌破7.5),站在现在时点往后看,无疑是乐观了很多。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所研究员,盘古智库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