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去通道阵痛加速转型 期货资管发展进入换挡期

时间: 2017-07-05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去年以来,伴随各项新政出台,金融行业监管趋严。在去杠杆、去通道的政策导向下,期货资管行业经历阵痛,增速放缓进入调整期。 2017年上半年,受市场环境影响,各家公司业绩分化明显,加速转型仍是行业共识。 去通道带来规模阵痛 资管新“八条底线”正式实施已快一年时间,由于很多不符合规定的通道产品到期后只能清盘,而通道业务又在传统期货资管业务中占据很高比例,去通道的阵痛因此逐步显现。多家期货公司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反映,期货资管规模增长近期明显放缓,甚至出现下滑。 “最近我们举办期货资管会议时,很多公司都反映规模受到影响,今年上半年期货资管规模整体应该是下降的。”一家大型期货公司资管部负责人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共有754只期货资管产品设立。对比去年同期的1755只,新产品设立明显放缓。分月份看,3月发行164只,为上半年最高;6月下降至88只,仅为3月的一半。 从公司角度看,共有94家期货公司在上半年新发期货资管产品。各家公司数量参差不齐,半年仅发行1只资管产品的大有人在,发行产品数量在10只的共有25家公司。其中,和合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发行67只期货资管产品排名首位,新纪元期货、国投安信期货、兴业期货、金瑞期货等紧随其后。 另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2017年3月31日,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53.47万亿元,而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约2980亿元。 坚定转型自主管理 虽然牺牲了短期规模增长,但去通道的阵痛坚定了不少公司转型的信心。“期货资管未来将回归本质,将更注重自主管理能力的提升。我们公司注重自主管理产品的研发与市场拓展,未来也将会把自主管理业务作为资产管理业务的主要拓展方向。”广发期货相关负责人表示,“当然,对于符合新规要求的投顾,广发期货也会根据实际市场需求,委托符合资质的第三方担任投顾。” 据该名负责人介绍,广发期货在市场拓展上调整了业务重点,将自主管理业务作为主要着力点,通道业务规模逐渐收缩。截至2017年5月底,广发期货资产管理总规模约50亿。与去年同期相比,通道业务的产品数量和规模快速下降,且新项目少;自主管理产品的占比逐渐上升。 广州期货总经理严若中向记者表示,去年资管新八条出台后,公司就考虑资管业务战略转型。今年更是明确了不追求规模,不发通道业务产品,全面向自主管理转型,提高核心竞争力。“今年上半年转型效果不错。一是我们设计的资管产品得到了市场认可,尤其是得到风控最严格的银行的认可,已有银行批准认购10亿元;二是组建了一只业务能力过硬的团队,包括自主管理团队的搭建;三是产品运营良好,上半年所有自主管理产品都有盈利。虽然转型会牺牲规模,但这是值得的。” 在他看来,资管业务在今后期货公司业务中会占据十分突出的位置。除了改善财务结构,资管业务还是新的创收来源,还能带动其他业务的发展,与经纪业务、子公司联动发展,成为内部牌照联动的一个平台。 对于上半年各家期货资管产品的业绩表现,记者调查获悉,整体来看,今年收益水平要低于去年,但公司之间有一定的分化,诸如去年收益较高的华东一家大型公司今年上半年仅勉强做平,而华南一家公司仍有10%左右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