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人民币汇率或打破“负循环”

时间: 2017-03-09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报
8日公布的2月份外贸数据罕见出现月度逆差,结合稍早公布的终结连续下降的官方外汇储备数据,跨境资金流出压力缓解的势头得到进一步证实。 市场人士指出,近期跨境资金流出压力缓解,既得益于年初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稳、贬值预期下降,亦有助于巩固人民币汇率企稳的预期。多种信息表明,年初以来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和市场预期均有所缓解。虽然美联储或加快升息,美元走强令人民币贬值压力犹存,但支持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的因素也在积累,年内人民币贬值空间有限,双向波动特征或增强。 外汇资金现回流 2月份,以美元计价和以SDR计价的外汇储备余额,皆高于前值水平,呈现出止跌企稳的态势。央行数据显示,2月末我国官方外汇储备余额30051亿美元,较上月增加69亿美元,终结了此前连续7个月下降的态势,并重返3万亿美元上方;以SDR计价口径计算,2月末外汇储备为22196亿SDR,较上月增加132亿SDR,结束连续3个月的下降。 外汇局指出,2月份,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整体比较平衡,国际金融市场上非美元货币对美元汇率总体贬值,但资产价格出现上升,外汇储备所投资的货币和资产之间发挥了此消彼长的分散化效应,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外汇储备规模稳中有升。 美元指数在2月份震荡走高,全月涨幅约1.6%,给中国官方外汇储备带来负面估值影响。据中金公司测算,2月份主要汇率的变动造成中国外储的美元估值缩水约170亿美元。虽然2月份美债收益率有所下行,债券价格走高给中国外储带来正向的估值贡献,但国泰君安证券等机构认为,资产价格上升应不足以抵消主要汇率贬值的影响,若剔除估值效应,2月份外储增幅或更高。这意味着,剔除估值效应,2月份外储规模变化隐含的当月外汇资金流动改善将更明显。中金公司测算得出,剔除估值效应,2月份外储变动隐含当月外汇流入240亿美元,而1月份同口径下为净流出375亿美元。 国泰君安证券报告指出,贸易顺差和资本外流放缓是促使2月份外储规模回升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全球经济贸易复苏势头增强,中国出口形势向好。二是开年以来在美元总体震荡、外汇管理加强、中国经济企稳向好迹象增多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境内经济主体换汇意愿和需求明显回落。中金公司报告亦称,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保持稳健,人民币贬值预期减弱;同时,去年下半年以来,监管部门在对外并购、直接投资等多方面陆续加强了外汇管理,政策效果正逐步显现。但中金公司认为,考虑到春节因素影响及内需改善,2月份对外贸易顺差规模将缩窄。 海关总署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我国出口8263.2亿元,增长4.2%;进口8866.8亿元,增长44.7%;贸易逆差603.6亿元,为2014年3月以来首次出现贸易逆差。 综合而言,在2月份外储企稳回升背后,资本外流放缓贡献了更大的正面作用。 贬值预期减弱 值得一提的是,在之前人民币对美元出现阶段性较快贬值时,汇率波动与资本流动之间呈现出一定的共振效应,即容易产生“汇率贬值-资金流出-汇率贬值”的恶性循环,导致汇率贬值预期自我强化及实现。 如2016年初和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曾出现较快贬值,彼时官方外汇储备规模也缩水明显。数据显示,2016年1月、2016年11月,中国外汇储备分别减少995亿美元和691亿美元,单月降幅均较大,这两个月,人民币即期汇率分别贬值1.31%、1.72%,单月贬值幅度均较高。 反过来看,近期跨境资金流出压力缓解,既得益于年初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稳、贬值预期下降,亦有助于巩固人民币汇率企稳的预期。 年初以来,即期交易成交量、NDF等远期汇率隐含的贬值预期、外汇期权隐含波动率等诸多指标均出现下降,表明年初以来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和市场预期均有所缓解。 分析人士指出,年初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趋稳、贬值预期减弱,既得益于美元阶段性调整,也与监管层系列稳定资本流动和汇率预期的举措及国内经济基本面改善有密切关系。首先,年初以来,“特朗普交易”降温,致美元指数出现一定回落,给予非美货币喘息之机。其次,监管层稳定人民币汇率预期及跨境资金流动的系列举措也在逐渐显现效果。去年底以来,监管部门在对外并购、直接投资、个人购汇等多方面陆续加强了外汇管理,同时鼓励企业到境外融资、加快境内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等,对待外汇“宽进严出”的倾向明显,在一定程度起到了缓解外汇流出和稳定汇率预期的功效。再者,宏观调控更关注防风险,金融监管收紧及货币政策回归稳健中性,有助于抑制资产价格泡沫和稳定内外利差,缓解人民币对外贬值压力。最后,也是最根本的是,中国经济景气改善,出口前景亦出现好转,对人民币汇率的基本面支撑增强。 有市场人士表示,之前人民币贬值预期较为浓厚,外贸企业积累了较多的外汇未汇回或未结汇,如果贬值预期进一步减轻,私人部门结汇和售汇意愿可能上升,甚至可能促成外汇重现持续净流入,形成“汇率走稳-资金回流-汇率走稳”的循环。 近期跟随美元波动 市场人士指出,经济景气改善、金融监管收紧、年初购汇旺季退潮,使得支撑人民币汇率保持总体稳定的内部有利因素在增多,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概率还将跟随美元指数波动。 2月份以来,美元再度出现走强迹象,美元指数已上涨超过2.2%,并于上周中一度站上102点关口。外汇市场人士指出,近期美国经济数据表现良好,通胀逐渐向目标位置靠拢,近期美联储官员轮流为3月份加息站台,导致联邦基金利率期货隐含的3月加息概率已从之前20%-30%的水平迅速飙升至90%以上。只要本周公布的非农就业数据不太难看,美联储3月份加息就将基本确定,而如此一来,年内美联储加息三次的可能性上升,从而令美元汇率获得新的上行动力。 美元上行确实令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重新加大。不过,申万宏源等机构的分析师认为,即使美联储3月加息成行,美元进一步上行的空间也将有限,理由是:未来加息路径仍有不确定性;美元汇率过强对美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开始受到政府关注;随着全球经济复苏迹象增多,主要经济体之间货币政策差异有所收窄;因此,已处高位水平的美元汇率可能难以进一步大幅走高。 市场人士指出,美联储3月加息概率较大,美元走强或令人民币对美元面临一定贬值压力,但源自内部的汇率企稳动力有助于部分抵消美联储政策造成的冲击,预计此次加息对人民币汇率的冲击将弱于前两年。 值得注意的是,海关总署8日公布,中国2月份对外贸易出现604亿元的逆差,为2014年3月以来首次出现月度贸易逆差,但该数据对人民币市场汇率影响较为有限。8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设在6.9032,较上一日下调75基点;在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日内反复上下波动,16:30收盘价报6.9070,跌83点。有外汇交易员表示,在出现贸易逆差的情况下,当月外储仍出现回升,也进一步证明了跨境资金流出放缓的势头。 综合机构分析来看,虽然未来源自海外市场的不确定因素仍多,但支撑人民币汇率企稳的因素也在增多,人民币贬值预期有所减轻,加上前两年汇率重估幅度已较大,今年即便人民币对美元继续贬值,幅度也将明显收窄,预计年内汇率双向波动特征将进一步增强。 观点链接 华泰证券:人民币双向波动料加大 对于未来人民币汇率有以下几点判断:第一,人民币汇率会加大双向波动,这也符合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方向,有利于打破汇率单边贬值预期。第二,仅靠外汇储备规模一个月的回升,还难以从根本上打消人民币汇率的贬值预期,在美联储加息的大背景下,未来人民币汇率仍具有一定的贬值压力。第三,央行为了应对美联储加息操作,未来仍有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的可能性,以此达到缓解国际收支压力的目的。 申万宏源:贬值压力已弱化 2017年人民币汇率贬值幅度将显著低于2015年和2016年,今年前两个月的数据已证实了我们之前数篇报告中一再重申的观点,即:刚性流出趋于结束、投机性流出遭遇强化管理的背景下,资金外流压力已经趋势性改善,2017年人民币贬值压力已经根本性弱化,继而人民币汇率具备维持稳定和双向波动的条件,央行的汇率政策目标将成为主导2017年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因素。 九州证券:贬值趋势临近结束 2014年以来的人民币贬值趋势大概率在2017年结束,主要理由是“中美四大背离消失”:经济增长方面,中国经济企稳回升,中美经济走势不再背离;货币政策方面,中国货币政策由“略偏宽松”到“中性”,中美货币政策方向不再背离;汇率政策方面,特朗普并不希望美元过度强势,而过去两年美元持续大幅升值;资产价格方面,中国房地产调控、资产价格泡沫有可能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