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特朗普正酝酿一场货币战争 中国日本德国成对手

时间: 2017-02-06  文章来源: 和讯
  和讯网消息 据FT中文网报道 美国新总统及其首席贸易顾问纳瓦罗闯入汇率领域,把中国、日本和德国列为敌手。然而他们的宣战理由却并不那么站得住脚。
  想象这样一个战场:在经历了15年的多次交战后,各方已经宣布签订停战协议,实现了脆弱的和平局面。战斗人员迫切地希望不再兴兵动武:的确,主要交战方之一正付出高昂代价避免表现出任何好战倾向。接着发生了一件出乎意料的事情:由从未经过考验的新将军带领的一支军队挺进了作战区的中心,在多条前线宣战。
  这描述了货币战争——国际经济外交的主战场之一——的场景。在2000年代初、以及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几年中,美国曾多次指责其他国家刻意低估本国汇率以获得竞争优势。
  上周,美国的唐纳德·特朗普政府把中国、日本和德国列为这方面的敌对势力,并承诺与他们展开较量。
  这不算是完全不可理喻,但也差不多。这三个国家没有做任何可以被形容为竞争性贬值的举动。日本上一次干预汇市是在2011年。去年,尽管日元急剧升值可能破坏不确定的经济复苏,但日本抵制住了干预的诱惑。
  在美国抱怨汇率操纵行为后,2010年中国决定让人民币退出与美元的挂钩机制,并从2012年起允许人民币汇率更具弹性。过去一年,在注意到资本外流和人民币急剧走低对金融稳定造成的威胁后,北京方面付出高昂代价进行干预,以支撑(而非压低)汇率。
  与此同时,尽管可以合理抱怨德国的竞争优势,但遭受最大直接影响的是那些欧元区成员国,不关美国的事。
  尽管欧元区各国政府(而非欧洲央行)在技术层面上保留了对汇率政策的控制权,但它们唯一一次干预外汇市场是在2000年。当时,该举动是国际联合救援任务的一部分,目的是支撑(而非压低)欧元。
  几乎没有哪位严谨的经济学家真的认为人民币等货币的汇率被低估,或是其政府正在操纵汇率以获得优势。就连华盛顿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前所长、过去15年美国大部分汇率战的理论教父弗雷德·伯格斯滕(Fred Bergsten)也承认,自2014年以来人民币的局面已经发生“戏剧性改变”。
  特朗普和纳瓦罗或许自以为是汇率斗士,捡起了较软弱的美国行政当局放下的武器。实际上,他们更像是拿着过时情报、姗姗来迟的急躁士兵,非要打一仗不可,尽管战场上已经没有真正需要对抗的敌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