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每周经济观察:外储何处去?

时间: 2017-01-10  文章来源: null
主要观点 截止2016年底,外储已逼近所谓3万亿美元的“关口”,稳定人民币汇率正持续消耗着外储。我们并不认同关口一说,但外储的持续下跌对信心和预期的侵蚀确实不容忽视。收紧离岸流动性是否是缓解下行压力的有效手段未来外储又将何去何从具体地,我们的观点如下: 汇率维稳对外储的消耗未见改善。2016年12月外汇储备30105.2亿美元,较11月份下降410.8亿美元,跌幅较11月的690.6亿美元收窄。但考虑到12月美元涨幅较10、11月明显放缓,美债先前的快速调整也告一段落,估值效应和资产价格波动对外储数值的影响已大幅减弱,外储的降幅仅略低于10月,维持汇率稳定对外储的持续消耗未见明显好转。 相比特定点位,外储的持续下跌更值得警惕。12月外储已逼近所谓3万亿的“关口”,但我们并不认同存在某个必须死守的点位。参考IMF的外储充足性评估框架,我国外储的安全阈值依据汇率制度和资本管制程度的不同,差别可达1万亿美元,过多关注某个特定点位的意义不大。相比之下,外储的持续下跌对信心和预期的侵蚀更值得警惕,回顾南美、亚洲等地的诸多货币危机,外储同比跌幅总有着显著的解释力。 收紧离岸流动性只是权宜之计。上周在美元走弱和离岸流动性持续收紧的共同带动下,离岸人民币兑美元飙升1175bp,但通过收紧离岸人民币流动性来遏制贬值预期只是权宜之计,只有在美元走弱、而贬值预期仍在持续发酵时才能有效威慑空头。从长期来看,这一策略的作用有限,而且以伤及人民币国际化为代价。 未来外储何去何从贬值预期根本上是信心问题,过高的M2/GDP比则是经济层面的直接诱因。从这个角度观察,改革的共识正在重新领域,抑制地产泡沫和金融高杠杆高若能把握适度,2017年贬值预期以及相应的外储下行压力预计将缓解,但其中的变数不容忽视。政策面上,加强管制的同时减少干预、增强对美元的双向波动是最为现实的选择,上周汇市的大幅波动或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上周楼市销售再度下跌,重点城市调控力度不减,16年四季度地产投资的热度或将在1季度逐渐退去;电力耗煤环比上涨,新年伊始工业生产维持平稳;上周猪肉价格显著上涨,春节错位下,CPI在12月回落至2.0左右后将大幅上行;流动性紧平衡,银行间利率下行;上周美元大幅震荡,离岸人民币兑飙升,春节前汇率压力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