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外汇储备下降速度超预期 是否应打一场保卫战?

时间: 2017-01-02  文章来源: 北京青年报
  我国外汇储备下降的速度大于预期,且已降至五年多来的最低水平,但不可否认其规模依然相当庞大。监管部门手中的“本钱”依旧充足,因此个人购汇额度及正常合理用汇的相关政策没有调整,同时也没有必要大张旗鼓地进行一场外储保卫战。
  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发布消息称,外汇管理部门对个人外汇信息申报管理进行完善,不涉及个人外汇管理政策调整,个人年度购汇便利化额度没有变化。专家建议,尽管新的一年个人换汇额度刷新,但市场主体要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根据自身实际需要,谨慎理性投资。
  近日,外管局就个人外汇信息申报管理的相关内容,做出了一些调整,不涉及个人年度购汇额度,每人每年可购汇总额仍是5万美元。此次调整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加大对洗钱、恐怖融资及腐败、偷逃税等犯罪活动的监测和打击力度。然而,一些媒体还是敏感地猜想,中国是否将要顺势加大力度管控资金外流了,一场外汇储备保卫战是否即将打响?
  这些猜测也不是没有道理,由于人民币贬值压力依然存在,此时投资者会有较强持有外币的意愿,国家确有必要防控外汇储备不正常下降及资本外流。人民币汇率是近期资本市场的热门话题,在2016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连续第三年贬值,人民币中间价年贬值幅度约6.8%。与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存在正相关联动的是,我国外汇储备也在持续缩水。2016年中国外汇储备降低了约2800亿美元,截至2016年11月,外汇储备降至3.05万亿美元。虽然我国外汇储备仍居全球第一,但相比2014年6月时的最高值,降幅已达近万亿美元。
  目前市场普遍预期,人民币对美元在2017年还将面临继续贬值的压力,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也因此存在持续下降的压力。过去一年多来,市场不断出现“外储是否够用”的疑问,而央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等监管部门则多次站出来喊话,强调中国的外汇储备十分充足。
  我国外汇储备下降的速度大于预期,且已降至五年多来的最低水平,但不可否认其规模依然相当庞大。监管部门手中的“本钱”依旧充足,因此个人购汇额度及正常合理用汇的相关政策没有调整,同时也没有必要大张旗鼓地进行一场外储保卫战。
  不打外储保卫战,是因为还没有必要,而不意味着外汇储备不重要。近一段时间,面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已经有多位专家提出“保外汇储备,而不是保汇率”这样的观点。有关人士认为,坚守汇率会导致外汇储备越来越少,最终汇率也守不住。相关观点虽不一定全面,但外储的作用却不容低估。外汇储备下降过快,必定会强化汇率贬值预期,并加快资本外流,而持续资本外流又会进一步促使本币贬值。因此外汇储备迅速下降,很可能会最终造成金融危机。
  另外,外汇储备大幅下降对楼市稳定也具有不可忽视的破坏作用。外储下降必然导致外汇占款减少,人民币基础货币也随之减少,而基础货币是包括房地产在内,各种境内资产价格的重要支撑。因此,外储快速下滑,有可能形成去杠杆式的货币收缩作用,对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将造成实质性破坏。
  由于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临近整数关口,未来出现跌破3万亿美元的情况,也不令人意外,但有关部门应该警惕跌破关口给市场信心带来的负面影响。当前对外汇储备充足性造成威胁的主要风险点,是国内资金配置海外资产需求的集中释放。有关部门虽不需展开外储保卫战,却必须加强跨境资本及私人资金的流动管理,让国内资金配置海外资产的需求得到有节奏、有节制地释放,这样才能让外汇储备和我国经济金融保持基本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