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监管层警觉 中国再施手段围堵资金外逃

时间: 2016-12-29  文章来源: 新浪财经
  通过海外投资向国外转移资产,这是过去中国富有阶层包括部分官员转移非法所得屡试不爽的便捷路径,不过今后这条路走起来恐怕不那么顺畅了。商务部于北京时间12月27日表示,将着力抓好对外投资真实性审核。
  12月27日,据中国全国商务工作会议发布的消息,在过去的11个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达到1,61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238亿元),同比增长55.3%。在中国实体经济增长乏力、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大的背景下,超过2015年3倍多的对外投资增速显然引起了监管层的警觉。
  在27日当天的发布会上,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司长周柳军表示,2017年,商务部将“把握好对外投资的节奏和力度,着力抓好对外投资真实性审核、事中事后监管等重点工作”。
  自2014年6月以来,中国巨额的外汇流出引发监管者的担心
  在中国,由于政府采取了严格的外汇管控措施,中国公民用汇有严格的限额规定,个人能携带出境的资金只有5万美元,企业用汇也有严格的审批流程。对于那些想把人民币资产转换成美元资产出境的个人或企业而言,如何绕开监管获取更多的外汇额度成为部分个人及企业的迫切需求,而通过对外投资“转移资产”并非什么机密。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提出要充分利用国内与国外两种资源,开始推动企业“走出去”在全球布局,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战略中中国企业10亿美元以下对外投资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以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步伐迅速加快,在这股对外投资的洪流中,部分中国企业及个人将海外投资作为转移资产的渠道。虽然监管层对此有所察觉,但在中国高额的外汇储备、结构失衡、产能过剩的经济语境及最高领导人提出推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政治语境下,监管者对借道流出的资金多采取“下不举上不纠”的态度。
  不过,2016年以来日益严峻且不见好转的中国经济形势逐渐使监管者改变了看法。在不到两年半的时间,中国的外汇储备下降了9400多亿美元。同时,中国监管者发现,“在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出现的一些非理性对外投资的倾向,以及大额非主业投资、有限合伙企业对外投资、‘母小子大’、‘快设快出’等类型的对外投资”。
  此前,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司长郭松就曾表示,从2015年以来,“的确发现有个别企业或个人通过对外投资这个渠道来转移资产。” 而据中国外汇管理局2016年上半年的两次主要针对违规资金流出的非现场检查结果,外汇管理局共查实的涉嫌违规流出的资金有84亿多美元。
  种种情状使得监管者的警觉加甚,这也是促使监管者加强对外投资真实性审核的重要原因。
  不过,在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已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的背景下,政府能否通过对海外投资真实性的审查堵住违规资金流出的漏洞,还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