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专题报告:“汇率操纵”的历史和中国面临的挑战
时间: 2016-12-20 文章来源: null
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曾表示,上任后将正式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特朗普的指称是否成立?如果特朗普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会有哪些相应的后果?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历史,以便找寻线索。
中国目前满足美国财政部制定的“汇率操纵”的三大标准之一,在其监测名单上。今年起,美国财政部开始使用下列量化标准来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操纵汇率”:
巨额对美贸易顺差:超过200亿美元;
大量经常账户盈余:超过GDP的3%;
持续、单向的外汇干预:反复净买入外汇,12月内总量超过GDP的2%。
在最近一次评审中,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在之前12个月中(截至2016年6月)高达3,561亿美元,大幅超过门槛值。因此,美国财政部将中国与日本、韩国、台湾、德国和瑞士等一起列入了监测名单。
历史上,所谓的“汇率操纵国(地区)”通常都会采取行动让本国(地)货币升值或缩小对美贸易顺差。1988年起,美国财政部开始每半年对美国主要贸易伙伴的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进行一次评估,韩国和台湾成为首批被列为“汇率操纵国(地区)”的国家和地区。美国财政部与它们发起了双边谈判。随后,韩国和台湾不仅显著升值了本土货币,还同意改革汇率制度和减少资本管制。在汇率大幅升值和/或对美贸易顺差显著下降之后,韩国和台湾“操纵汇率”的指控被撤销。
美国财政部在1992~94年也曾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尽管人民币仍继续贬值,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但作为回应,中国改革了外汇管理规定,放开了贸易相关的外汇交易。1994年美国加入世贸组织,同意通过世贸机制解决贸易争端。从那时起,美国没有认定任何国家(地区)“操纵汇率”,但美国从未停止过对中国汇率政策发表意见。
从技术角度来看,中国并不满足美国现行“汇率操纵”标准,但可能会继续留在美国财政部的监测名单上。通过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特朗普可更方便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关税。但是,这种将中国单列为“汇率操纵国”的做法等于推翻既定的评估框架以及通过双边互动解决汇率争端的传统,也可能招致中国的贸易报复。
面对外部压力,中国要更加依靠内需以实现经济平稳增长。不论特朗普是否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中美贸易不平衡显然已是美国新政府的重要关注点。这突显了中国推进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