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商品轮动模式料开启

时间: 2016-12-15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报
今年以来,商品的投资属性逐渐被发掘和运用,商品投资在全球资产市场熠熠夺目。然而,在前期“黑色系”快速上涨的背景下,近日商品的轮动上涨让投资者感受到通胀的气息。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CPI、PPI同比涨幅双双保持上行态势,其中CPI同比上涨2.3%,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重回年内高点;而PPI则连续三个月同比正增长,涨幅从上个月的1.2%进一步攀升至3.3%,创下五年新高。 分析人士指出,几乎在去年同期,我国PPI数据为-5.9%,目前已经达到3.3%,攀升迅速,突破4%指日可待。其背后,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今年以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占据我国初级能源消耗比重三分之二的煤炭采选业PPI同比增速从15%大幅升至29%,推升11月PPI明显上涨;二是食品价格加速上涨,新鲜蔬菜因冬季来临大幅涨价,此外油价和其他非食品价格加速上涨;三是人民币贬值因素推动进口原材料等价格上涨。 中金公司相关研究人员在11月底举行的一次专题会议中表示,对大宗商品行业明年的行情持较为乐观的态度,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宏观上预计明年国内外经济好转;二是明年全球包括国内通胀将会回升。这两个因素将推动大宗商品价格的上升。其中,锌和铝是基本面最坚实的品种,铜是预期差可能最大的,煤炭方面预期明年均价较今年将明显上升但政策风险较大,钢铁和水泥存在阶段性和区域性的投资机会。 通胀预期对于大宗商品投资有何指导意义?分析人士认为,历史上的几次通胀中,商品都存在轮动特征。排除各周期的特殊性,黄金对通胀的敏感度使得其成为最先知先觉的商品;工业品的起涨点要明显早于农产品,其中原油对于工业品价格的指导意义明显;农产品到达高点的时间普遍早于工业品,糖凭借两次石油危机的爆发,排在通胀周期涨幅榜第一位,其次是原油和黄金;工业品涨幅也普遍高于农产品;有色金属中铜和锌的上涨潜力高于铝。 不过,部分研究人士反对通胀长期持续的观点。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就认为,从国内来看,本轮经济短期回稳主要体现为库存周期。目前下游地产、乘用车、家电的库存均回升,上游的煤炭库存也出现回补。如果地产销售、发电增速等继续下滑,未来或将较快转为被动补库存。综合来看,库存周期已经接近尾声,商品供需逐渐逆转,也意味着商品价格接近顶部。当前的滞胀是短期现象,通胀上行已经处于中后期,在2017年一季度通胀会见顶,之后通胀会重新回落。在此背景下,商品价格短期寻顶,物价将短升长降。 此外,从外围环境来看,姜超认为,美国方面,虽然通胀预期迅速升温,但特朗普政策执行难上加难,长期可能会对通胀构成拖累。此外,主要经济体中,欧元区政府债务率已高达92%,财政刺激空间有限;日本流动陷阱持续,通缩长期困扰,货币财政均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