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声 人民币中间价终止三连跌
时间: 2016-11-29 文章来源: 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讯 在上周日央行副行长易纲发声挺人民币之后,11月28日,人民币兑美元终结三连跌走势,上调126点,报6.9042。同时,在岸和离岸市场也都出现回调。11月28日,离岸人民币汇率亚市盘初也大涨近300点,在岸人民币汇率大涨近200点,接近收复6.9大关。在岸人民币兑美元16:30收盘报6.9022,较上一交易日16:30收盘上涨129点,较上一交易日夜盘收盘上涨148点。
易纲在上周末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态,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有所贬值,但幅度相对大多数非美货币还是比较小的。观察人民币汇率要采用一篮子货币视角,从数据看,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仍稳定强势,中国的外汇储备仍高居全球首位。
事实上,监管层发声与本月以来人民币急贬有关。从11月4日以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就开始上演12连跌的戏码,人民币中间价只在11月22日和28日上涨,其余15个交易日全部走低,相继跌破6.7、6.8以及6.9等重要关口。数据显示,人民币汇率在30个交易日内贬值3.3%,超出过去10个月累计贬值幅度。
此前市场普遍预计,伴随美联储利率决议临近,美联储加息预期不断上升,人民币贬值压力将继续加大。而在央行发声后,有分析人士指出,短期内,人民币将赢得喘息机会。
香港瑞穗银行财政部外汇策略师周一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中国政府口头支持人民币,这可能抑制悲观情绪。市场交易员也指出,监管层上周末发声稳定汇率预期,市场反应也较为积极。另外大行向市场提供流动性的力度也更为充足。短期内外围环境略有好转,有利于缓和贬值预期。
中金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认为,近期人民币汇率下跌的主要原因是美元太强了。他表示,单纯关注每天涨跌几百个基点意义并不大,更多还是要看历史浮动即相对值的变化。从我国的经济增长走势和贸易投资数据看,人民币汇率不存在长期贬值的基础。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在11月28日发表的报告中写道,近期人民币汇率屡创新低并不是基于经济基本面,而是对2014、2015年积累的高估修正,为美元走强提供了契机。